手机橙电

欢迎来到橙电平台

登录 免费注册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较之2015年规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18%,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25%。全面完成危险化学品搬迁改造重点项目

2017-07-28 09:51:11         北极星电力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较之2015年规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18%,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25%。全面完成危险化学品搬迁改造重点项目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较之2015年规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18%,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25%。全面完成危险化学品搬迁改造重点项目。一批关键共性绿色制造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绿色制造产业产值达5万亿元。

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联节〔2017〕178号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部署,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工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减少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增长,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扎实推进《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紧紧围绕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加强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以企业为主体,执行最严格环保、水耗、能耗、安全、质量等标准,强化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升级,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引领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

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传统制造业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强度显著下降,清洁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与2015年相比,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5%,重点行业水循环利用率明显提升。全面完成长江经济带危险化学品搬迁改造重点项目。一批关键共性绿色制造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打造和培育500家绿色示范工厂、50家绿色示范园区,推广5000种以上绿色产品,绿色制造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二、优化工业布局

(一)完善工业布局规划。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按照长江流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强分类指导,确定工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构建特色突出、错位发展、互补互进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实施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产品目录。严格控制沿江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印染、造纸等项目环境风险,进一步明确本地区新建重化工项目到长江岸线的安全防护距离,合理布局生产装置及危险化学品仓储等设施。

(二)改造提升工业园区。严格沿江工业园区项目环境准入,完善园区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监管体系和环境风险管控,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现有化工园区的清理整顿,加大对造纸、电镀、食品、印染等涉水类园区循环化改造力度,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园区实施改造提升或依法退出,实现园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全面推进新建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强化园区规划管理,依法同步开展规划环评工作,适时开展跟踪评价。严控重化工企业环境风险,重点开展化工园区和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功能区区域定量风险评估,科学确定区域风险等级和风险容量,对化工企业聚集区及周边土壤和地下水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推动制革、电镀、印染等企业集中入园管理,建设专业化、清洁化绿色园区。培育、创建和提升一批节能环保安全领域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促进园区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

(三)规范工业集约集聚发展。推动沿江城市建成区内现有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印染、电镀、化学原料药制造、化工等污染较重的企业有序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推动位于城镇人口密集区内,安全、卫生防护距离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和不符合规划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实施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到2020年,完成47个危险化学品搬迁改造重点项目(见附件1)。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法规和相关规范条件要求,企业投资管理、土地供应、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要依法履行相关手续。实施最严格的资源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对重点行业加强规范管理。

(四)引导跨区域产业转移。鼓励沿江省市创新工作方法,强化生态环境约束,建立跨区域的产业转移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创新区域产业合作模式,提升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加强产业跨区域转移监督、指导和协调,着力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实现上下游区域良性互动。发挥国家产业转移信息服务平台作用,不断完善产业转移信息沟通渠道。认真落实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南(见附件2),依托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有序建设沿江产业发展轴,合理开发沿海产业发展带,重点打造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黔中和滇中等五大城市群产业发展圈,大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汽车产业、家电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等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区域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五)严控跨区域转移项目。对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化学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产业的跨区域转移进行严格监督,对承接项目的备案或核准,实施最严格的环保、能耗、水耗、安全、用地等标准。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向长江中上游转移。

三、调整产业结构

(六)依法依规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结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及产业发展情况,依据法律法规和环保、质量、安全、能效等综合性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严禁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扩能,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备案新增产能项目,做好减量置换,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严格控制长江中上游磷肥生产规模。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加大国家重大工业节能监察力度,重点围绕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能耗限额标准落实情况、阶梯电价执行情况开展年度专项监察,对达不到标准的实施限期整改,加快推动无效产能和低效产能尽早退出。

(七)加快重化工企业技术改造。全面落实国家石化、钢铁、有色金属工业“十三五”规划,发挥技术改造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加快沿江现有重化工企业生产工艺、设施(装备)改造,改造的标准应高于行业全国平均水平,争取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推广节能、节水、清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进石化、钢铁、有色、稀土、装备、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数字矿山和智慧园区改造,提升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水平,使沿江重化工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引领行业发展。

(八)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在长江经济带有一定工作基础、地方政府积极性高的地区,探索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区,鼓励中下游地区智能制造率先发展,重点支持中上游地区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加快在数控机床与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与仓储等五大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在流程制造、离散型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制修订一批智能制造标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

(九)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发展长江经济带节能环保产业,在重庆、无锡、成都、长沙、武汉、杭州、盐城、昆明等地重点推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在江苏、上海、重庆等地不断提升节能环保技术研发能力及节能环保服务业水平,在上海临港、合肥、马鞍山和彭州等地加快建设再制造产业集聚区,着力发展航空发动机关键件、工程机械、重型机床等机电产品再制造特色产业。加强节能环保服务公司与工业企业紧密对接,推动企业采用第三方服务模式,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四、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

(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引导和支持沿江工业企业依法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鼓励探索重点行业企业快速审核和工业园区、集聚区整体审核等新模式,全面提升沿江重点行业和园区清洁生产水平。在沿江有色、磷肥、氮肥、农药、印染、造纸、制革和食品发酵等重点耗水行业,加大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实施力度,从源头减少水污染。实施中小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构建“互联网+”清洁生产服务平台,鼓励各地政府购买清洁生产培训、咨询等相关服务,探索免费培训、义务诊断等服务模式,引导中小企业优先实施无费、低费方案,鼓励和支持实施技术改造方案。

(十一)实施能效提升计划。推动长江经济带煤炭消耗量大的城市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以焦化、煤化工、工业锅炉、工业炉窑等领域为重点,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加强产业融合,综合提升区域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水平,实现减煤、控煤、防治大气污染。在钢铁和铝加工产业集聚区,推广电炉钢等短流程工艺和铝液直供。积极推进利用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行业企业的低品位余热向城镇居民供热,促进产城融合。

(十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重点推进中上游地区磷石膏、冶炼渣、粉煤灰、酒糟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大中下游地区化工园区废酸废盐等减量化、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力度,选择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综合利用有一定基础的地区,建设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鼓励地方政府在沿江有条件的城市推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推进再生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发展,严格废旧金属、废塑料、废轮胎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规范管理,搭建逆向物流体系信息平台。

(十三)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在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中,选择工业比重高、代表性强、提升潜力大的城市,结合主导产业,围绕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内容,综合提升城市绿色制造水平,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推动长江经济带重点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成联合体,围绕绿色设计平台建设、绿色关键工艺突破、绿色供应链构建,推进系统化绿色改造,在机械、电子、食品、纺织、化工、家电等领域实施一批绿色制造示范项目,引领和带动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

五、加强工业节水和污染防治

(十四)切实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在长江流域切实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加强企业节水管理,大力推进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加快淘汰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控制工业用水总量,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引导和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活动。强化高耗水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和工序用水管理,严格执行取水定额国家标准,推动高耗水行业用水效率评估审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加强对高耗水淘汰目录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

(十五)推进工业水循环利用。大力培育和发展沿江工业水循环利用服务支撑体系,积极推动高耗水工业企业广泛开展水平衡测试,鼓励企业采用合同节水管理、特许经营、委托营运等模式,改进节水技术工艺,强化过程循环和末端回用,提高钢铁、印染、造纸、石化、化工、制革和食品发酵等高耗水行业废水循环利用率。推进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支持上海、江苏、浙江沿海工业园区开展海水淡化利用,推动钢铁、有色等企业充分利用城市中水,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企业开展雨水集蓄利用。

(十六)加强重点污染物防治。深入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源头减少工业水、大气及土壤污染物排放。按行业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依法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持证排污,按证排污。重点推进沿江干支流及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阳湖周边“十小”企业取缔、“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工业集聚区污水管网收集体系和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规范沿江涉磷企业渣场和尾矿库建设,推进工业企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全面达标排放。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散乱污”企业治理、中小燃煤锅炉淘汰、工业领域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挥发性有机物削减等工作力度,严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排放。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制定涉重金属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重金属污染物排放。

六、保障措施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长江经济带各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工业绿色发展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地方政府责任,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各项工作的落实。

(十八)强化标准和技术支撑。发挥水耗、能耗、环境、质量、安全,以及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和绿色评价及服务等标准的引领作用,鼓励各地出台最严格的绿色发展标准。加大急需技术装备和产品的创新,推动先进成熟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支撑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

(十九)落实支持政策。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进一步向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水污染防治等项目倾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节水治污、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等。落实现有税收、绿色信贷、绿色采购、土地等优惠政策,加快支持企业绿色转型、提质增效。鼓励长江经济带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生态补偿机制,推动上中下游开发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进行横向生态补偿,探索区域污染治理新模式。

(二十)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组织实施绿色制造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和区位优势,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采用境外投资、工程承包、技术合作、装备出口等方式,推动绿色制造和绿色服务率先“走出去”。

(二十一)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绿色理念的传播力度,充分发挥媒体、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绿色公益组织的作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传播绿色理念,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1.长江经济带11省市危险化学品搬迁改造重点项目

2.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南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

环境保护部

2017年6月30日

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南

一、总体导向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特色突出、错位发展,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增强动力、以开放提升竞争力,依托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有序转移和协调发展,重点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世界级制造业集群,构建“一轴一带、五圈五群”产业发展格局。

(一)有序建设沿江产业发展轴

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支撑,以南京、南通、镇江、扬州、芜湖、安庆、九江、黄石、鄂州、咸宁、岳阳、荆州、宜昌、万州、涪陵、江津、泸州、宜宾等沿江城市为重要节点,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引导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和以内需为主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有序转移,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构建绿色沿江产业发展轴。

长江经济带下游沿江地区聚焦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建设研发集聚中心和高端制造基地,形成服务经济为主导、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中游沿江地区加快转型升级,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上游沿江地区突出绿色发展,重点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和业态,高起点、有针对性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集群式、链条式、配套式绿色发展。

(二)合理开发沿海产业发展带

合理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积极培育临港制造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海洋服务业,加快江海联运建设,有序推进沿海产业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主动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和高端产业转移,构建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沿海产业发展带。

充分发挥上海的核心带动作用,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发展高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在深海远洋装备等领域填补国内空白。依托长三角沿海地区,积极发展石化、重型装备等临港制造业,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服务业,改造提升海洋船舶、盐化工等传统产业。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大力整合海港资源,加快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物流业,打造全球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和国际港航物流中心。

(三)重点打造五大城市群产业发展圈

按照组团发展、互动协作、因地制宜的思路,以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等跨区域城市群为主体,黔中、滇中等区域性城市群为补充,促进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分工协作和有序转移,构建五大城市群产业发展圈。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核心,依托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强化沿海、沿江、沪宁合杭甬(上海、南京、合肥、杭州、宁波)、沪杭金(上海、杭州、金华)聚合发展,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钢铁、石化、汽车、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

长江中游城市群。增强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依托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以沿江、沪昆和京广、京九、二广“两横三纵”(沿长江、沪昆高铁、京广通道、京九通道、二广高速)为轴线,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航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商贸物流、纺织服装、汽车、食品等产业,推动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创新基地。

成渝城市群。提升重庆和成都双核带动功能,依托成渝发展主轴、沿江城市带和成德绵乐城市带,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提升和扶持特色资源加工和农林产品加工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地。

黔中城市群。增强贵阳产业配套和要素集聚能力,以贵阳一安顺为核心,以贵阳—遵义,贵阳—都匀、凯里,贵阳—毕节为轴线,重点发展资源深加工、能矿装备、航空、特色轻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大数据应用服务基地建设,构建大健康养生产业体系,打造国家重要能源资源深加工、特色轻工业基地和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滇中城市群。提升昆明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中心城市功能,以昆明为核心,以曲靖—昆明—楚雄、玉溪—昆明—昭通为轴线,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等产业,改造升级烟草、冶金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打造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核心区、国家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四)大力培育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加强产业协作,整合延伸产业链条,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培育知名自主品牌,依托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五大领域培育集聚效应高、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依托上海、江苏、湖北、重庆、四川,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突破核心通用芯片,探索新型材料产业化应用,提升封装测试产业发展能力。在合肥、重庆发展新型平板显示,提高高世代掩膜板等关键产品的供应水平。依托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四川、贵州,重点发展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培育壮大大数据服务业态。在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省市和云计算示范城市,加快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推进产业发展与民生服务以及能源、环保、安监等领域的深度融合。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依托上海、四川、江西、贵州、重庆、湖北、湖南,整合优势产业资源,发展航空航天专用装

备。在浙江、安徽、湖南、重庆、湖北、四川、云南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智能仪器仪表等智能制造装备。在上海、浙江、江苏、湖北、四川、重庆、湖南,发展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设备、系统、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在湖南、安徽、四川、贵州发展高铁整车及零部件制造。在湖南、重庆、浙江、江苏发展城市轨道车辆制造。在上海、江苏、浙江、湖南、重庆、安徽、四川,发展大型工程机械整车及关键核心部件。

汽车产业集群。依托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武汉、合肥、芜湖、长沙、重庆、成都等地现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提高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创新能力,推进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依托浙江、安微、湖北、江西、湖南等零部件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点提升动力系统、传统系统、汽车电子等关键系统、零部件的技术和性能,形成中国品牌汽车核心关键零部件自主供应能力。在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重点支持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7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整车控制和信息系统、电动汽车智能化技术、快速充电等关键技术研发。

家电产业集群。以江苏、安徽为重点区域,做强家电生产基地,按照智能化、绿色化、健康化发展方向,完善产业链,加快智能技术、变频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应用、关键零部件升级等核心技术突破,重点发展智能节能环保变频家电、健康厨卫电器、智能坐便器、空气源热泵空调、大容量冰箱和洗衣机等高品质家电产品,推动家电产品从国内知名品牌向全球品牌转变。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长三角地区为重点,推动形成纺织服装设计、研发和贸易中心,提升高端服装设计创新能力。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重庆等地建设现代纺织生产基地,推动区域纺织服装产业合理分工。依托云南、贵州等地蚕丝和麻资源、少数民族纺织传统工艺、毗邻东南亚等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纺织品。在江苏、浙江加快发展差别化纤维、高技术纤维和生物质纤维技术及产业化。依托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加强资源集聚和产业整合,全面推进清洁印染生产,推行节能降耗技术。

二、五大产业集群优先承接导向按照总体导向要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围绕打造电8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五大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引导相关产业转移集聚,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空间布局。各地区承接五大产业集群转移的主要载体及优先承接方向如下:

(一)电子信息产业

1.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核心芯片、通信系统设备、嵌入式软件、智能终端、平板显示

2.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软件

3.上海˙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软件开发与测试

4.江苏˙盐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能终端5.江苏˙盐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数据存储、应用、交易,云计算6.江苏˙常州光伏产业园太阳能光伏

7.江苏˙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服务外包、太阳能光伏

8.江苏˙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成电路

9.江苏˙金坛经济开发区光伏电池及组件、光伏逆变器、光伏设备

10.江苏˙昆山光电产业园光电子器件

11.江苏˙昆山综合保税区通信系统设备、智能终端

12.江苏˙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智能交通、云计算区

13.江苏˙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斗卫星应用、大数据、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

14.江苏˙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显示器、太阳能光伏

15.江苏˙启东经济开发区汽车电子、智能仪器仪表

16.江苏˙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物联网、云计算、软件服务外包、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

17.江苏˙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成电路设计

18.江苏˙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传感器、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配套产品

19.江苏˙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

20.浙江˙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通信系统设备,电子计算机及其部件,光棒、光纤及生产设备

21.浙江˙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物联网

22.浙江˙宁波保税区液晶显示屏、电子计算机及其部件、集成电路

23.浙江˙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

24.浙江˙鄞州工业园区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

25.浙江˙东阳横店电子产业园区磁性材料、电子元器件

26.安徽˙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型显示器、电子元件

27.安徽˙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能语音、量子计算等新型计算技术应用

28.安徽˙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家庭智能终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29.安徽˙祁门经济开发区电子元器件(快恢复二级管、固态继电器、整流芯片)

30.安徽˙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印制电路板

31.湖北˙武汉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光通信、激光、集成电路、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

32.湖北˙武汉花山软件新城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

33.江西˙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印制电路板、新型触控显示、LED及应用产品

34.江西˙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像素摄像机模组、通信终端设备、LED及应用产品

35.湖南˙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光电混合集成电路、LED及应用产品

36.湖南˙衡南工业集中区计算机主板、光纤陶瓷插芯37.湖南˙长春经济开发区印制电路板、电子材料(稀土)38.重庆˙巴南工业园区液晶显示器面板、集成电路、智能终端、云计算39.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平板显示、云计算、大数据、半导体分立器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40.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笔记本电脑

41.重庆˙潼南工业园区智能手机、基础电子元器件

42.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智能电视、集成电路

43.重庆˙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墨烯材料、应用电子、智能电视

44.重庆˙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物联网、智能手机

45.四川˙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

46.四川˙华蓥工业集中发展区家用视听设备、电子器件

47.四川˙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元器件、物联网

48.四川˙双流工业集中发展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智能终端、集成电路设计

49.四川˙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电子元器件及材料、节能型半导体照明产品

50.四川˙中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控系统、电子元器件、工业大数据

51.贵州˙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智能终端,大数据,软件服务外包,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

52.贵州˙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数据存储、应用,电子商务

(二)高端装备产业

1.上海˙临港产业区智能制造、高端能源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

2.上海˙莘庄工业区智能制造、智能电网

3.上海˙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卫星导航应用、航天产业、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

4.江苏˙南京高淳经济开发区节能环保装备、机床(高压水射流加工机床)

5.江苏˙南京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核电装备、交通运输设备、智能电网、化工生产专用装备、海洋工程装备6.江苏˙南京溧水经济开发区轨道交通装备、压力容器

7.江苏˙南京六合经济开发区高效节能设备制造、智能制造

8.江苏˙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能制造

9.江苏˙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梯整机及部件、节能环保装备、轨道交通装备

10.江苏˙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农业机械、海洋工程装备

11.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电网

12.江苏˙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工程机械、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

13.江苏˙如东经济开发区新能源装备、石油机械、工程机械、特种车辆装备

14.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特种车辆装备

15.江苏˙金湖经济开发区石油机械

16.江苏˙昆山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智能制造

17.江苏˙昆山模具产业基地精密模具

18.江苏˙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风力发电装备

19.江苏˙戚墅堰轨道交通产业园轨道交通装备

20.江苏˙如皋港船舶修造及配套产业园船舶制造、船舶配套、海洋工程装备

21.江苏˙沭阳装备制造科技产业园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智能制造

22.江苏˙徐州工业园区机械配件、煤矿安全设备

23.江苏˙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机械

24.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节能环保装备

25.江苏˙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控机床、机器人

26.江苏˙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船舶与海洋工程配套

27.浙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橡塑机械、电动工具

28.浙江˙萧山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能源装备、机器人

29.浙江˙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数控机床、机器人

30.浙江˙定海工业园区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

31.浙江˙奉化经济开发区气动元件、密封件

32.浙江˙海盐经济开发区紧固件、标准件、核电关联装备

33.浙江˙黄岩经济开发区模具制造

34.浙江˙上虞经济开发区电气机械、通用设备

35.浙江˙温岭工业园区电机、机床工具36.浙江˙永嘉工业园区泵阀、专用电器及成套设备

37.安徽˙肥东经济开发区工程机械(盾构机、掘进机、叉车、装载机、起重机)

38.安徽˙金安经济开发区高效节能电机39.安徽˙泾县经济开发区高效节能电机

40.安徽˙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机器人

41.安徽˙全椒经济开发区农业机械及关键零部件

42.安徽˙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节能环保装备

43.安徽˙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农业机械及关键零部件

44.湖北˙洪湖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园石油化工装备

45.湖北˙荆州区九阳电子机械工业园陆地、海洋及非常规气田钻采装备

46.湖北˙武汉新港古龙产业园船舶制造

47.湖北˙襄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数控机床、通用航空、智能制造

48.湖北˙襄阳航空航天产业园航空航天

49.江西˙芦溪工业园区特高压电瓷

50.江西˙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C919大飞机、多用途固定翼飞机、无人机研发及制造

51.江西˙瑞昌经济开发区船舶制造

52.江西˙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节能环保装备、风电设备、金属压延装备

53.湖南˙宝庆工业集中区工程机械、纺织机械

54.湖南˙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能输配电装备、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

55.湖南˙湘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能源装备

56.湖南˙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程机械、橡塑机械、节能环保装备

57.湖南˙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程机械

58.湖南˙长沙雨花经济开发区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装备

59.湖南˙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

60.湖南˙株洲渌口经济开发区工程机械、数控机床

61.重庆˙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机器人、数控机床、节能环保装备

62.重庆˙建桥工业园区节能环保装备

63.重庆˙九龙工业园区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装备

64.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通用航空装备、发电设备

65.重庆˙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装备

66.重庆˙沙坪坝工业园区地质装备、通用设备、电气机械

67.重庆˙永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机器人、数控机床、通用航空装备

68.四川˙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水电设备、风电设备、火电设备

69.四川˙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业机器人、智能电网、工程机械

70.四川˙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通用设备、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装备

71.四川˙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石油机械、通用航空装备

72.四川˙江油工业园区重大成套装备、成套破碎机重装设备及零部件、电力配套设备

73.四川˙自贡高新技术开发区泵阀、节能锅炉

74.云南˙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力装备

75.云南˙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力装备及其配套产业、自动化物流设备及配套产业

76.云南˙嵩明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数控机床及配套产业

77.贵州˙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飞机、航空附件、航空材料

78.贵州˙昌明经济开发区建筑专用设备、起重设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风电设备

79.贵州˙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数控机床及配套产业、精密铸件

80.贵州˙福泉经济开发区高端磷煤化工装备、节能环保化工装备

81.贵州˙安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航空装备、新能源装备(燃气轮机)、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装备

82.贵州˙小孟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航空航天

(三)汽车产业

1.上海˙上海国际汽车城汽车及零部件

2.江苏˙南京溧水经济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

3.江苏˙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乘用车及关键零部件

4.江苏˙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汽车零部件

5.江苏˙扬州(仪征)汽车工业园汽车及零部件

6.浙江˙宁波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7.浙江˙台州经济开发区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

8.浙江˙玉环经济开发区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9.安徽˙合肥包河经济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

10.安徽˙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

11.湖北˙十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

12.湖北˙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专用汽车及零部件

13.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

14.湖北˙襄阳汽车产业园汽车及零部件

15.江西˙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

16.湖南˙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

17.重庆˙江津工业园区汽车及零部件

18.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汽车及零部件

19.四川˙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乘用车及关键零部件

20.四川˙资阳经济开发区商用车及关键零部件

(四)家电产业

1.安徽˙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家用电器、智能家电及相关设备

2.安徽˙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效节能家电

3.安徽˙霍山经济开发区LED光源及灯具

4.安徽˙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空调整机及零部件

5.江苏˙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家电

6.四川˙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LED平板电视整机及零配件

(五)纺织服装产业

1.江苏˙苏州吴江盛泽纺织科技产业园化纤纺织

2.江苏˙高邮经济开发区服装3

.江苏˙海门工业园区纺织

4.江苏˙江阴-睢宁工业园无污染印染、色纺、新型纺织材料、针纺、自有品牌服装加工

5.江苏˙江阴新桥园区高档毛纺、精纺

6.江苏˙金坛经济开发区服装创意设计、高档面料及服装制造

7.江苏˙南通家纺产业园新型纺织材料、新型纤维和面料

8.江苏˙沭阳纺织(纤维新材料)产业园包覆纱、智能纺织机械、智能纺织品、智能纺织服装

9.江苏˙宿迁市宿城经济开发区高档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化纤仿真家纺

10.江苏˙盐城市纺织染整服装工业区印染、服装

11.浙江˙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化纤新材料、纺织

12.浙江˙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鞋

13.浙江˙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纺织

14.浙江˙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纺织、服装

15.浙江˙兰溪经济开发区纺织

16.浙江˙绍兴滨海工业园区纺织、印染

17.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皮革及其制品

18.浙江˙桐乡濮院针织产业园区针织服装

19.安徽˙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鞋、鞋材配套

20.湖北˙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纺织、印染

21.湖北˙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针纺织针织服装、婴童装

20服装工业园

22.湖北˙襄阳纺织服装产业园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

23.湖北˙孝感汉川马庙纺织工业园纺织、服装

24.湖北˙孝感汉正服装工业城纺织、服装、印染

25.江西˙分宜工业园区麻艺服装家纺、麻及麻混纺纱线和面料

26.江西˙奉新工业园区高档纱线、中高端针织面料、印染、家纺面料

27.江西˙南昌昌东工业区针织服装、印染、服装创意设计

28.湖南˙华容工业集中区婴童服饰、服装

29.湖南˙蓝山经济开发区机织服装、针织或钩针编织服装

30.重庆˙开县工业园区休闲服装、羊绒针织、内衣、户外服装

31.四川˙彭州工业集中发展区服装设计与制造、家用纺织品

32.四川˙宜宾市盐坪坝产业园纺织用高性能纤维、纺织用绣花线

33.云南˙保山工贸园区服装

34.贵州˙碧江经济开发区纺织材料、服装、制鞋

35.贵州˙兴仁县工业园织造、服装

《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解读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部署,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工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减少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就《指导意见》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问题1:《指导意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制定的?

答: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听取有关省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时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国务院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推动长江经济带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基本遵循。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个省市,人口占比接近43%,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4%。长江经济带工业企业密集,环境风险点多,部分企业清洁生产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造成累积性、叠加性和潜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部署,保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从生产源头防治污染,破解生态环境约束,提高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绿色增长,制定《指导意见》。

问题2:《指导意见》编制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在编制《指导意见》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专项调研。2016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有关专家赴四川省、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等地进行了专项调研,了解长江经济带沿岸城市的造纸、化纤、制革、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听取了地方工业主管部门就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召开专题座谈。2016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京组织召开长江经济带11省市工业绿色发展座谈会,就如何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进行了交流讨论。三是开展文件编制。在前期调研及研讨的基础上,我们组织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等单位和专家对长江经济带的工业布局、产业结构、传统行业业绿色化改造、工业节水和污染防治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四是广泛征求意见。对于《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我们先后多次征求了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和长江经济带11省市工业主管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完善。五是先后经过部长专题会和部长办公会研究审议,形成了《指导意见》发布稿。

问题3:《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如何考虑的?

《指导意见》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扎实推进《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紧紧围绕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要求,以企业为主体,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加强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执行最严格环保、水耗、能耗、安全、质量等标准,强化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升级,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引领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

《指导意见》确立的目标是: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传统制造业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强度显著下降,清洁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与2015年相比,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5%,重点行业水循环利用率明显提升。全面完成长江经济带危险化学品重点搬迁改造项目。一批关键共性绿色制造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打造和培育500家绿色示范工厂、50家绿色示范园区,推广5000种以上绿色产品,绿色制造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问题4:《指导意见》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提出了哪些方面的要求?

答:一是优化工业布局。针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导意见》从完善工业布局规划、改造提升工业园区、规范工业集约集聚发展、引导跨区域产业转移、严控跨区域转移项目五方面提出优化工业布局的方案。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从中高速增长迈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关键取决于结构调整的进度和成效。为此,《指导意见》从依法依规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加快重化工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三是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对于工业绿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立足长江经济带传统产业发展现状,《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实施能效提升计划,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四是加强工业节水和污染防治。长江经济带分布着大量的高耗水行业,水资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指导意见》提出通过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推进工业水循环利用、加强重点污染物防治等方式,推进工业节水和污染防治。

问题5:《指导意见》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提出了什么具体要求?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实施危化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安全、环保搬迁工程,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长江经济带分布着大量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点多。通过危化品企业搬迁,减少产业发展存在的隐患。为此,《指导意见》在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到2020年,完成47个危险化学品搬迁改造重点项目,并以附件列出了这些项目的相关情况,加快推进项目实施。

问题6:《指导意见》提出的产业转移指南主要考虑和未来导向是什么?

答:产业转移是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连接南北方,具有强烈的产业转移内生动力。加强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的引导和协调,有助于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上中下游产业良性互动。为此,《指导意见》将《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南》作为附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作出总体引导,提出依托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有序建设沿江产业发展轴、合理开发沿海产业发展带、重点打造五大城市群产业发展圈、大力培育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区域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问题7: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方面有哪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形成工作合力,加快长江经济带绿色制造步伐,《指导意见》提出各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工业绿色发展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以企业为主体,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各项工作的实施。

二是强化标准和技术支撑。为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标准引领、规范和带动作用,《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挥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以及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和绿色评价及服务等标准的引领作用,鼓励各地出台最严格的绿色发展标准。考虑到技术创新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急需技术装备和产品的创新,推动先进成熟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支撑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

三是落实支持政策。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以及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升级,都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为此,《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进一步向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水污染防治等项目倾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节水治污、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等。落实现有税收、绿色信贷、绿色采购、土地等优惠政策,加快支持企业绿色转型,提质增效。同时,提出鼓励长江经济带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生态补偿机制,推动上中下游开发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进行横向生态补偿,探索区域污染治理新模式。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基于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组织实施绿色制造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强调,依托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和区位优势,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采用境外投资、工程承包、技术合作、装备出口等方式,推动绿色制造和绿色服务率先走出去。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为给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大绿色理念的传播力度,充分发挥媒体、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绿色公益组织的作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传播绿色理念,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相关阅读:
今日焦点 Hot
本周热点

询价规则     |     报价规则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14-2024 www.gzcd88.com 广州橙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96921号-4

期待您的反馈

你的需求是我的使命,你的建议的是我们的动力

关注橙电采购平台官方微信 - 橙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