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2014-04-24 14:19:00 风电网
眼下虽已四月,采暖季早已结束,但京津冀及周边的雾霾问题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而且,诸如PM2.5来源等一些相关基础性问题仍未有定论,使得雾霾治理缺乏科学依据
眼下虽已四月,采暖季早已结束,但京津冀及周边的雾霾问题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而且,诸如PM2.5来源等一些相关基础性问题仍未有定论,使得雾霾治理缺乏科学依据。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曾表示,“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技术不足”是制约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颈之一。
近日,记者在采访一些核技术专家时了解到,使用核分析技术,有望为突破十面“霾伏”提供更精准的“武器”。
PM2.5来源仍然说不清
在PM2.5来源中,几大“祸首”分别是扬尘、燃煤、尾气排放和工业排放。然而,究竟谁是“老大”、各占比例多少一直没有确切数据。
“只有摸清产生雾霾的主要因素,治理才能有的放矢。”环保部有关负责人透露说,为防范由于污染源头不清造成的认识混乱及治理资源浪费,环保部已开始部署污染源解析工作,并且有步骤推进。
所谓源解析,就是分析PM2.5组分,弄清产生这些组分的排放源,进而有的放矢地指导污染治理工作。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我国目前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监测较多,源解析的研究工作较少,污染源解析涉及的输入数据(元素、同位素、种态、有机物、次级污染离子)不多,取样周期较短,导致源解析结果粗糙,不能完全回答到底有多少种主要污染源、这些污染源是本地来的还是外地来的、各占多少份额等问题。
“由于源解析输入数据的种类缺少,得到的源解析结果代表性较差,不同分析结果之间争议较大,主要污染源种类不全,污染源溯源和追踪难以深入进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千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崔大庆表示,源解析存在的瓶颈问题需要更好的解决方法,而利用先进的核分析技术结合精细化的源解析,将是求解治霾之困的良方。
Copyright 2014-2024 www.gzcd88.com 广州橙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9692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