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2017-04-25 18:14:00 风电网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文件指出,到2020年,全面启动能源革命体系布局,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根本扭转能源消费粗放增长方式,实施政策导向与约束并重。2021―2030年,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利用持续增长,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大幅减少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文件指出,到2020年,全面启动能源革命体系布局,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根本扭转能源消费粗放增长方式,实施政策导向与约束并重。2021―2030年,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利用持续增长,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大幅减少。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60亿吨标准煤以内,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0%左右,天然气占比达到15%左右。
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加快现役煤电机组升级改造,新建大型机组采用超超临界等最先进的发电技术,建设高效、超低排放煤电机组,推动实现燃煤电厂主要污染物排放基本达到燃气电厂排放水平,建立世界最清洁的煤电体系。
坚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以分布式利用为主,推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不断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实现与常规电力同等竞争。
因地制宜选择合理技术路线,广泛开发生物质能,加快生物质供热、生物天然气、农村沼气发展,扩大城市垃圾发电规模。
创新开发模式,统筹水电开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具备条件的城市和区域,推广开发利用地热能。
开展海洋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示范推广。
采用我国和国际最新核安全标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做好核电厂址保护,优化整合核电堆型,稳妥有序推进核电项目建设,加强铀资源地质勘查,实行保护性开采政策,规划建设核燃料生产、乏燃料后处理厂和放射性废物处置场。详细情况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有关中央企业,有关行业协会、学会:
为贯彻落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和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精神,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有利于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积极主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推进能源革命作为能源发展的国策,筑牢能源安全基石,推动能源文明消费、多元供给、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加强合作,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根本性转变。
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与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相衔接的规划体系和实施方案,强化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切实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完成各项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密切跟踪分析,加强监督考核,及时协调解决实施中的问题。
附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 家 能 源 局
2016年12月29日
附件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
(公开发布稿)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制定本战略,实施期限为 2016―2030 年。
一、把握能源发展大势,充分认识能源革命紧迫性
(一)世界能源发展趋势。能源是现代社会的血液。十八世纪以后,煤炭、石油、电力的广泛使用,先后推动了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农耕文明迈向工业文明,能源从此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成为各国利益博弈的焦点。当今世界,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带来环境、生态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一系列问题,主动破解困局、加快能源转型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自觉行动。新一轮能源变革兴起,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
一是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成为大势。在人类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制定能源转型战略,提出更高的能效目标,制定更加积极的低碳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大温室气体减排力度。各国不断寻求低成本清洁能源替代方案,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确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相平衡的目标,将驱动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尽早形成。
二是世界能源供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世界能源需求进入低速增长时期,主要发达国家能源消费总量趋于稳定甚至下降,新兴经济体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占全球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上升。随着页岩油气革命性突破,世界油气开始呈现石油输出国组织、俄罗斯―中亚、北美等多极供应新格局。中国、欧盟等国家(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带动全球能源供应日趋多元,供应能力不断增强,全球能源供需相对宽松。
三是世界能源技术创新进入活跃期。能源新技术与现代信息、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太阳能、风能、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成熟,大规模储能、氢燃料电池、第四代核电等技术有望突破,能源利用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日益丰富,将带来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化。各国纷纷抢占能源技术进步先机,谋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制高点。
四是世界能源走势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近年来,国际油价大幅震荡,对世界能源市场造成深远影响,未来走势充满变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本相对偏高,竞争优势仍不明显,化石能源主体地位短期内难以替代。地缘政治关系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利益分化调整,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加速重构。
(二)我国能源发展形势。今后十余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我国经济总量将持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能源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社会进步和谐、人民幸福安康的作用更加显著,我国能源发展将进入从总量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的新阶段。
一是我国能源消费将持续增长。一方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将不断提高,刚性需求将长期存在。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增长动力加快转换,粗放式能源消费将发生根本转变,能源消费进入中低速增长期。
二是绿色低碳成为能源发展方向。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大幅削减各种污染物排放,有效防治水、土、大气污染,显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能源与环境绿色和谐发展。同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更加主动控制碳排放,要求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总量,优化能源结构,将推动能源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是能源体制不断健全完善。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取得重大进展,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能源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也将基本形成,能源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
四是能源国际合作水平持续提高。随着我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促进能源科技实力显著提升,在国际能源合作和治理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能源革命机遇挑战。加快推进能源革命蕴含大有可为的机遇和优势。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为推进能源革命提供了不竭动力。我国发展潜力大、韧性强,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推进能源革命构筑了广阔舞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能源消费增速放缓,供应压力有所减轻,为推进能源革命拓展了回旋余地。全社会对能源开发利用普遍关切,广大人民群众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为推进能源革命奠定了广泛基础。
加快推进能源革命,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更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面临现实困难与挑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相对较低,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发展方式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系统退化,控制碳排放任务艰巨。能源科技整体水平与能源结构转型要求不适应,支撑引领作用不够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新能源在技术经济性等方面竞争优势不明显,通过市场作用调节能源结构的机制尚不完善。体制机制难以适应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需要,改革创新刻不容缓。世界能源地缘关系日趋复杂,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面临诸多挑战。
总体上看,推进能源革命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必须统筹全局,把握机遇,因势利导,主动作为,集中力量实现战略目标。
(四)能源革命重大意义。推进能源革命,有利于促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行稳致远,支撑我国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有利于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突发事件,提升整体国家安全水平;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能源、经济紧密结合;有利于全面增强我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影响力,积极主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有利于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使能源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二、面向全面建设现代化,明确能源革命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世界能源发展大势,把推进能源革命作为能源发展的国策,筑牢能源安全基石,推动能源文明消费、多元供给、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加强合作,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根本性转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二)基本原则。
――立足安全,筑牢底线。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危机意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将能源安全理念体现在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落实在法律法规、规划政策、技术标准等各个层面。加强能源全方位国际合作,着力构建多元能源供应体系,牢牢掌握能源安全主动权,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用能需求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
――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坚持问题导向,破除固有利益藩篱。着眼未来设立积极的能源革命目标,以能源消费和供给革命为核心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释放发展活力。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原能源商品属性,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能源行业发展规律,突出市场主体推进能源革命的主力军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打造服务型政府,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精准科学调控,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
――统揽全局,协调推进。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长远战略目标不动摇,主动作为、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着力化解深层次矛盾,突出解决现实问题,补齐发展短板。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各方合力,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能源跨越式发展。
(三)战略取向。
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坚持安全为本、节约优先、绿色低碳、主动创新的战略取向,全面实现我国能源战略性转型。
――以保障安全为出发点。立足国内,推动能源供应多元化,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协调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全面提升能源国际合作质量和水平,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构建广泛利益共同体,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以节约优先为方针。坚持“开源”、“节流”并重,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彻底改变粗放型能源消费方式,科学管控劣质低效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双优化,推进能源梯级利用、循环利用和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降低社会用能成本。
――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坚持能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切实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障生态安全。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能源资源开发布局,推动能源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坚持优存量和拓增量并重,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大幅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使清洁能源基本满足未来新增能源需求,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量不断下降。
――以主动创新为动力。加快能源科技创新步伐,推动能源技术从被动跟随向自主创新转变,着力突破重大关键能源技术,加快建设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增强需求侧响应能力,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智能互动。推动能源体制机制创新,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效率,为能源转型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四)目标要求。
到 2020 年,全面启动能源革命体系布局,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根本扭转能源消费粗放增长方式,实施政策导向与约束并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50 亿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降低,清洁能源成为能源增量主体,能源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非化石能源占比 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15 年下降 18%;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工业产品能源效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 2015 年下降 15%,主要能源生产领域的用水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力和油气体制、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绿色财税金融政策等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能源自给能力保持在 80%以上,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能源保障。
2021―2030 年,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利用持续增长,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大幅减少。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60 亿吨标准煤以内,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 20%左右,天然气占比达到 15%左右,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清洁能源满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0%-65%,二氧化碳排放 2030 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现价)达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工业产品能源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能源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现代能源市场体制更加成熟完善;能源自给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更好利用国际能源资源;初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展望 2050 年,能源消费总量基本稳定,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一半,建成能源文明消费型社会;能效水平、能源科技、能源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全球能源治理重要参与者;建成现代能源体系,保障实现现代化。
Copyright 2014-2024 www.gzcd88.com 广州橙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9692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