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1970-01-01 08:00:00 国家电网报
来自阿勒泰的喜悦――新疆机井通电见闻 天空的蓝、麦穗的黄、牧草的绿,交织出阿勒泰的9月。这是新疆最北部,在阿勒泰的角落,人们有一些喜悦和收获的故事要说
| |||
天空的蓝、麦穗的黄、牧草的绿,交织出阿勒泰的9月。这是新疆最北部,在阿勒泰的角落,人们有一些喜悦和收获的故事要说。 赛力克的腰杆挺得笔直 这几天,凡是有人来家里做客,赛力克总要把客人直接带到后院。“到院子里聊”,赛力克说,藏在帽檐下的眼睛笑弯了,场地正中,麦粒金灿灿地堆成山。 49岁的赛力克,是富蕴县吐尔洪乡阔克塔勒村待弄庄稼的一把好手,靠40亩麦子,他和妻子养大三个孩子。土地争气,今年赛力克家收了1700公斤麦子,亩产超过400公斤,每亩比过去好年景时多收50公斤。 丰收,成了吐尔洪乡副乡长李晓琦挂在嘴边的话。领导下乡调研,问到阔克塔勒村今年的收成,李晓琦汇报,亩产最高的500多公斤。领导站起身,“不是吹牛呢嘛,带我去看看。” 盆地边缘的阔克塔勒村有地4750亩,村外15公里是灌溉农田的水库。从七年前,李晓琦到吐尔洪乡工作开始,村民们一直抱怨:水哪够用,有地没有水。土地只有这么多,要脱贫致富,必须提高单产。不浪费水、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滴灌,是阔克塔勒村发展现代农业的优选方案。随着国家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已经成熟,但用水的前提是有水。今年,乡里为阔克塔勒村申请了机井通电,井打在村东边,也是水渠的末端,又鼓励大家改用滴灌。 村里人一时不敢尝试新方法,赛力克家第一个上了滴灌,受他影响的人越来越多。6月22日,阔克塔勒村新打的井通电了,赛力克拉下开关,井水顺着管子喂饱农田。等到麦子结穗,赛力克摸着一棵麦穗,数出四五十个麦粒,换一棵数,还是四五十粒。他跑回家告诉妻子,打电话给外地上学的孩子们,增产了! 再去信用社办贷款,赛力克腰杆笔直,“以前收入低,还贷款难。现在收成好了,贷款买化肥,租机器犁地、收割,钱嘛,随贷随还。” 村第一书记朱马哈特细细地算了账,全村256户932人,今年人均收入增加了150元。 村“访惠聚”工作组组长侯军注意到,阔克塔勒村的村民们变了。“推进脱贫攻坚,思想上的扶贫很重要。老乡们接触的东西有限,哪怕观念不能立刻转变,但通过机井通电的好政策,大家有机会用上滴灌,效果实实在在,带来一点一点的变化,越来越好的变化。” 哈布丁多赚了三万元 秋收过后,吐尔洪乡哈希翁村一队的哈布丁心里踏实――42吨的苜蓿和青储玉米已经存进仓库,足够家里的20头牛和120只羊吃上一冬天。吃不完的几吨,等到冬天找个合适的价格卖掉,又是一笔收入。 在这个牧业村,让牛羊踏实过冬,是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全村的3280亩地,大多种植牧草。自种的牧草却未必够用,去年冬天,哈布丁现买了五吨饲料,花了整整一万元。买不到牧草的时候,只能赶着牛羊转去自然条件恶劣的冬牧场。 20亩玉米地加上50亩苜蓿地,自家地今年收成怎么样,哈布丁心里有数,机井通电通到庄稼地旁,老汉就笃定,跟往年一定不一样。果然,苜蓿收了两茬,过去亩产三百公斤的玉米,今年干脆地翻了番。 哈布丁家跟另外25户人家的地连在一起,一共1500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们就用柴油机发电抽水,柴油机两三年换一台,再加上人工、运费、柴油的费用,一亩地多了100元成本。每家另要一个人抽水,一个人浇地,家里的劳动力被拴在地里。今年机井通电后,26户人家选出两个懂点电的年轻人,专门抽水浇地,1500亩地的灌溉交给他俩,一亩地的灌溉成本降到了20元。省下的成本加上牧草和牲畜的收入,让哈布丁多赚了三万元。 乡党委委员哈森别克说:“牧草长得好,牲畜吃得好,人也能干别的活儿了。”哈希翁村村口正在建设高速公路,村里组织人去项目打工,从地里解放出来的二儿子朱马哈提也报了名,每个月工资3000多元。 今年,政府出资给哈希翁村新盖50个牛羊棚,其中一个正建在哈布丁家。冬天把牛羊赶进棚里遮风避雪,备好充足的饲料,哈布丁对今年的头等大事很放心。要说他还有一桩心事,就是明年怎么让苜蓿收割三茬。哈布丁坚信,这并不难。 护边的生活越来越美 青河县查干郭勒萨尔布拉克村,被称为中蒙边境第一村。几十年坚守在这里的护边员们,是守防的重要力量。 1980年,萨尔布拉克村成立执勤点,胡斯曼当上第一代护边员。儿子库尔肯别克从小就愿意陪他一起护边,胡斯曼骑大马巡逻,库尔肯别克骑着自己的小黄马跟在后面。 12年前,库尔肯别克如愿以偿,成为第二代护边员,这让刚嫁过来一年的妻子塔斯肯古丽吃了些苦头,这“苦头”是指打水。哨所用的水要去一公里外的大萨尔布拉克泉打,就算男人也觉得辛苦。库尔肯别克摸着肩膀说:“扁担压得我个子都没长。”可男人们去护边,塔斯肯古丽就得挑着扁担打水。女人力气不够,每次只能装两个半桶,冬天就打冰,把冻成冰块的泉水敲碎,人早已浑身湿透。下起雪来,雪厚得盖住路面,但水不能不喝,塔斯肯古丽几次因为打水迷了路。 胡斯曼眼看着生活好了,政府出资新建的哨所温暖明亮,各种电器用得趁手,只有水还是老样子,几十年不变。2012年,哨所开始打井,挖了30多米,“出水了”,塔斯肯古丽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不用电,水根本抽不上来。 打开厨房里的开关,塔斯肯古丽接水洗菜,水就从那口闲置几年的井里来,菜是哨所空地上长的。今年4月,机井通电通到哨所,她早就买好了种子,大白菜、小白菜、红萝卜,种在庭院里。胡斯曼夸奖儿媳:“她在农业村长大,技术强着呢。”院子周围还种下了50棵白杨树苗。塔斯肯古丽和丈夫商量好,还要多种一些草、一些花、一些树,让护边的生活更美。 萨尔布拉克哨所,是全村236名护边员巡逻时的必经之地。护边员轮值时,都要在这里吃饭。塔斯肯古丽说:“有水什么饭都能做,做一百个人的饭也不累。” 塔斯肯古丽又给树苗浇了一次水,今年春天新栽下的树苗,现在还有些单薄,可总有一天,它们会枝繁叶茂。 |
Copyright 2014-2024 www.gzcd88.com 广州橙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9692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