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橙电

欢迎来到橙电平台

登录 免费注册

原标题:三次绝处逢生,11年后更以200亿登顶,他凭一己之力改变了一个行业! 没有显赫的学历,也没有惊人的语言,却带领企业3次躲过全行业的灭顶之灾,最终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供应商,年收入超过200亿。他就是晶科能源的董事长李仙德

要闻     2017-10-19 18:13:00         财经

原标题:三次绝处逢生,11年后更以200亿登顶,他凭一己之力改变了一个行业! 没有显赫的学历,也没有惊人的语言,却带领企业3次躲过全行业的灭顶之灾,最终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供应商,年收入超过200亿。他就是晶科能源的董事长李仙德

原标题:三次绝处逢生,11年后更以200亿登顶,他凭一己之力改变了一个行业!

没有显赫的学历,也没有惊人的语言,却带领企业3次躲过全行业的灭顶之灾,最终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供应商,年收入超过200亿。他就是晶科能源的董事长李仙德。

2001年11月10日,经过长达15年的马拉松谈判,我国终于加入WTO,从而吹响了中国制造进军全球的号角。也就是这一年,浙江台州的李仙寿敏锐地感觉到了变化,他毅然决然离开了工作10年之久的县文化局,转而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并在3年后进入多晶硅行业。

要说来得早不如来的巧,刚好赶上全球能源发展出现重大调整,发达国家出于环境的考虑,纷纷从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转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欧洲的德国、西班牙等国更是强力推出“百万屋顶太阳能发电”计划。

你知道的,光伏发电的重要材料就是多晶硅,“组成电池组件。”所以,多晶硅的价格瞬间出现暴涨,每公斤从125元一口气涨到480元,“9个月涨幅高达4倍。”李仙寿就这么一夜暴富,资产从100多万暴涨到5个多亿!

这下,两个弟弟李仙华、李仙德再也坐不住了。其实,他们一个搞汽车维修,一个做消防工程,业务也是做得风生水起,资产早已过千万。

不过,与大哥的5个多亿一比,自然是小巫见大巫。“都是一母所生,凭什么老大行,老二老三就不行。”两人不服气,扭头就于2006年12月成立了晶科能源,“老三李仙德管市场,老二李仙华管运营。”

刚开始,两人主要给大哥打杂,做配套,“到包头等地采购三氯氢硅、氢气等原材料。”不过,随着意大利、荷兰、瑞士相继加入太阳能计划,导致来自欧盟的订单暴涨,而且一下就是1000吨。要知道,大哥的生产能力满打满算也只有800吨,“即便所有车间三班倒,订单也要排到了两年后。”

“市场太大了,你们单独支摊吧,没准1+1大于2,”大哥很开明。大哥一开明,李仙德心里就有底了。当2006年11月,多晶硅涨到每公斤600元时,他拉住二哥,果断在江西上饶成立了晶科能源,“专门生产多晶硅。”

那个时候,不只是国外客户牛气冲天,国内的无锡尚德、江苏林洋等太阳能新贵也是豪气干云,每个手里都是一大把钱。李仙德算是踩上节拍,这边车间生产线刚调试完,那边2亿元的预付款已经到了账,“只有产能跟得上,有多少收多少。”

多晶硅果然是赚钱。那段时间,厂区门口经常有50多辆大卡车在排队,一直到后半夜三四点,整个厂区都是灯火通明。2006年当年销售收入就过亿,2007年突破7亿,而到了2008年,李仙德已经把这一数字提高到30个亿。

当时的多晶硅大佬只做两件事,一是跑银行贷款扩大产能,二是囤货等上涨。

不过,李仙德三兄弟看到了暴富的机会,其他的企业家也看到了。很快,市面上冒出了1000多家多晶硅企业。

资本市场热啊,只要听说哪个公司与多晶硅沾边,立马四五个涨停板。所以,很多搞房地产、搞水泥的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招股说明书中明确提出进军多晶硅行业,仅仅浙江和江苏两个省份,生产多晶硅的企业多达200家。

国内多晶硅行情火爆,国际光伏行情更是火爆。当时,以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为代表的全球10大光伏公司纷纷高价抢购多晶硅,有的公司更是与供货商签订长达10年的供货合同,“将价格锁定在每公斤1800元-2000元。”

夸张吗?一点也不。要知道,到了2008年10月,多晶硅价格已经跳涨到2400元,比2003年的150元整整上涨了16倍!

市场彻底疯了,李仙德的大哥也头脑发热,一口气上马了5条生产线。不过,李仙德却很冷静,“是大树就长不到月亮上去!”因为发展规划部上报的数据已经让他嗅到了巨大的风险,“2009年多晶硅的需求虽然增加了30%,但是供给却暴增了120%。”

李仙德果断踩了刹车。

不过,他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市场调整远比预测的要残酷得多。”

2007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美元爆跌,全球光伏行业打了个喷嚏,出现下滑。但是,到了2008年9月,危机蔓延到欧洲,光伏行业就彻底玩完了,“90%的倒闭!”

雪上加霜的是,原油也是一路重创,从150美元上方直接杀跌到30美元以下,很多发电厂发现用原油发电比多晶硅还要便宜,所以干脆就把光伏项目停掉了。

无奈之下,多晶硅出现高台跳水,3个月之内暴跌60%。到了2009年2月,竟然从600元一口气跌回240元。

多晶硅马上成了烫手的山芋,倒闭的、跑路的不绝于耳,我国的多晶硅企业由1000多家,瞬间只剩下50家。在此过程中,李仙德大哥的公司也是亏损累累,无锡尚德更是一蹶不振,就此彻底告别光伏一哥的头衔。

李仙德呢,由于及时刹车,虽然小有损失,但是主要兵力都毫发未损。

进还是退?他果断地选择了进,“”清洁的太阳能发电是行业大趋势,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李仙德决定向多晶硅的下游延伸,进军太阳能电池板!他不仅要上,还要大上,一口气从意大利引进3条电池片生产线,“把公司做成垂直一体化的国际大公司。”

这回,宝又押对了!金融危机过后,更多的欧洲国家加入了“百万屋顶计划”,而且我国一马当先,出台了4万亿元的刺激政策,中西部的“金太阳光伏发电计划”成了投资重点。

此后,李仙德挟资金与技术优势,国内国外两条线同时发力,开始了纵横四海的华丽征程。

他先在浙江海宁花3个亿收购了太阳谷能源。要知道,太阳谷2008年产能也是达到惊人的200兆瓦,销售收入超过4个亿,如果不是因为金融危机没有抗住,说不定日后也是全国前五的光伏巨头。

据说,从刚开始接触,到最终签协议,前后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入主太阳谷能源后,李仙德的目标相当远大,“电池产能扩建到3000兆瓦,年销售收入提高到40亿。”

在此期间,李仙德顺便于2010年5月14日,把晶科能源带到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轻松融资7000万美元。

有了资金,接着,他把目光投向欧洲。第一站是西班牙,李仙德特意雇佣了一位西班牙人做晶科的海外营销战略官,打出的是足球组合拳。

皇马、巴萨搞不定,李仙德就赞助了一匹黑马——瓦伦西亚,并于2012年与瓦伦西亚俱乐部签署了2个赛季的赞助合同。结果,当年瓦伦西亚成绩相当给力,一举搞定了国王杯,作为赞助商的李仙德自然赢得盆满钵满。此后,他如法炮制,以足球开道,成功打入德国、瑞士等5个国家,一跃为全球光伏组件供应商的第7位。

“五岳归来不看山,”李仙德从此开始苦炼内功,并从成本、技术、产品三个方面同时发力,目标直指世界一流的太阳能电池供应商。

第一,靠成本取胜。“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2009年9月,李仙德跑遍了美国、意大利、德国等10多个国家,最终相中了日本的一条全自动生产线。生产线一启动,成本立马下降了15%,“非硅成本在行业内达到最低的1.03元/瓦。”

第二,自主研发多晶硅技术。2010年,李仙德成立晶科实验室,与美国UL实验室合作,将电池片转化率从10%、12%、15%,最终提高到了2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此外,晶科还研发出纳米硅墨技术,使多晶60片组件功率达到285瓦,创下光伏界的新高。

第三,产品精益求精。李仙德要求在车间部署16道质量控制点,每个控制点配备数据记录以及监控设备,“每块组件背部配有唯一的条形编码,可一直追溯到上游的硅锭环节。”

夯实了内功,李仙德开始向下游进军。2010年,他大手笔投资四川攀枝花,四年内投资40亿,分三期建设150兆瓦太阳能并网发电项目。同时,在德令哈建成一座30兆瓦的电站,在甘肃等10多个省市安装分布式电站项目600多个,累计超过350兆瓦。

就这样,李仙德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上游到中游、下游的全覆盖,实现从生产商到能源供应商的转变。

到2011年,晶科能源业务收入突破150亿,拥有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20多个,并网规模超过600兆瓦,成为行业中拥有电站数量最高、盈利能力最强的光伏企业。

不过, 就在李仙德高歌猛进的时候,美国和欧盟同时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征收关税高达30%以上。直接的后果就是尚德电力和江西赛维LDK相继出局,温州80%的光伏老板跑路,多家在美上市企业因股价达不到1美元而退市。

不过,李仙德又赢了。由于在全产业链提前布局,“东方不亮西方亮,”他笑到了最后!

如今,晶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组件供应商,一年的收入超过200亿。2017年,李仙德又联手日本丸红公司,拿下了全球最大电站——阿联酋阿布扎比1177兆瓦项目。

当上了行业的老大,应该松口气了吧?不,李仙德更忙了!

如今的李仙德,每天都会盯着“全球运维控制系统”。在大屏幕上,全球投资的所有电池板都能看到,每个即时的发电数据都能传送回来。

“光伏发电潜在市场规模将超1万亿,需要我的员工有很好的想象力,去思考未来是什么样子。”

从光伏行业聊聊成长股投资

阿尔法工场

活动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又要开始了和往年一样阿尔法工场作为众多机构和行业专业人士的聚集地将会利用我们覆盖超百万的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微博、APP等全平台帮助各位分析师推广与展示欢迎各位分析师把最新的报告精选发到微信号:liukaitian

1.何为成长股

A股的风格划分:成长股和非成长股。尤其这两年,这种风格区别演化为一种市场策略推动参与者反身性强化个股属性。何谓成长股没有看到确切的定义,公司一上市就被默认为成长股和非成长股。

从市场实际来看,互联网TMT新能源等等标的归入成长股一类。海外比较早提到成长股概念的是格雷厄姆,市场公认成长股投资大师是彼得林奇。格雷厄姆似乎也没有给出定义,倒是林奇通过自己的投资案例给出了一些经验性判断。

6种类型公司之中的快速增长型公司较为符合成长股的定义。13条选股原则更为有趣:名字乏味、业务令人厌恶、没有分析师跟踪....只有一条原则提到公司做高技术产品,似乎切近当前A股成长股的标准。

在避而不碰的股票之中,林奇提到了热门行业热门公司、小心吹捧为下一个、多元化等等。综合来看,林奇更像是一个老派的投资人,盈利来源不是炙手可热的明星品种。A股划为成长股的品种未必符合他的成长股标准。

收益和市盈率是他反复强调的选股标准,一家连裤袜公司是他快速增长型公司的案例,另外一家科技类公司却成为他提醒投资风险的案例。除了这么多或大或小的区别,和A股看好成长股的机构一样,林奇也是一个公募基金基金经理。

粗略整理成长股投资的一些基本假设,例如收益尤其是未来收益以及对应的市盈率、当前不为人重视但是有巨大潜在市场的公司、科技类公司空间大风险更大等等。巨大潜在空间+有业绩潜力的公司+较低的市场预期也许是一个成长股的标准。

2.光伏行业

光伏作为新能源的重要形式,是新兴产业的代表,是市场关注的成长股诞生土壤(虽然过去几年产能过剩龙头破产反复袭扰行业)。2007年至今行业装机规模从几百MW激增到几百GW,产品价格从近百元跌落到几元。

近十年间三轮周期起落:从产业结构看,第一次是一体化为代表,龙头如尚德和LDK,第二次是专业化为代表,龙头如保利协鑫,这一次又是一体化为代表,龙头如隆基股份。

从技术看,第一次是多晶,第二次是硅料,第三次是单晶。从模式看,第一次是加工,第二次是加工,第三次还是加工。从结果看,第一次的龙头破产了,第二次的龙头经营情况不容乐观,第三次的龙头走在路上。

3.一些体会

结合林奇的经验性判断,从光伏行业来看一些有趣的地方。

3.1.行业好,龙头好,投资收益好?

行业规模扩大了成千上万倍,上一轮的龙头破产了。2007年尚德和LDK融资,DB的一个哥们来调研(笔者那会还是产业狗,惊讶)一脸沮丧,说自己拿着2千万刀居然要排队看融资方案,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彼时HK3800如日中天市值超过华能国际,一个大佬不解地问(笔者那会刚入金融狗,不懂)为何一个卖硅料的市值超过中国最大的火电企业,然后这种情况再也没发生过。耳闻目睹类似案例太多,细细想来,行业好,龙头未必好,投资收益更是两码事。

1)新兴产业巨大潜在空间,符合林奇的必要条件,但是技术路线不确定模式不确定,上一个周期的龙头有可能在下一个周期被埋。有投资者认为可以用深入基本面研究对冲这类风险,用处未必很大。

2008年BCG能源团队领导和笔者交流,他们受雇于新奥能源讨论上20条AMAT薄膜生产线的可行性,顾问费天文数字(王老板大气,最后都给了),BCG的能源团队研究已久的结论是去掉一个0,上两条生产线。

三年后新奥关了生产线五年后AMAT关了事业部。即使全球最牛投资机构的研究力量难以预先判断新兴成长行业技术和模式确定性。紧密的跟踪可能是唯一的方法,即使如此,小马哥也在股价最低点卖了企鹅的股票。

2)龙头好,投资收益未必好。颠覆新兴成长行业的力量来自另外一个新兴成长行业,既有龙头体系内创新成功率太低。

诚如KK所言,你不是看不见就是视而不见颠覆你的人。比如因为各种内因外因,即使优秀企业未必考虑长远。尚德和LDK在顶峰时期,看到了硅料产能将是下一个瓶颈,开始投资硅料。

尤其是LDK,巨额资本开支和随后的过剩产能迅速摧毁企业资产负债表。几乎同时投资硅料的组件厂,天合光能观察到趋势恶化的开始迅速中断硅料投资,损失2亿却保存实力成为跻身组件第一军团。

3.2.确定性和收益率

二级市场投资的盈利基础是确定性。当宏观、行业和个股的综合因素变化增强确定性,投资者才会用仓位投票是否参与和如何参与。个股的收益率是次要因素,二级市场的风云变幻影响目标价的达成。

从经验来看,仓位对投资的贡献大于个股收益率。新兴成长行业和个股的发展是全新的,不确定性远远大于其他行业,投资难度很大。一级市场的盈利基础是个股收益率,他们正是主动拥抱不确定性换取天文数字般的收益率。

从经验来看,个股收益率对投资的贡献大于仓位。我们经常看到某某大牛VC/PE在XX公司上赚取上百倍甚至千倍的收益率,实际上个股投资只是在组合之中占到很小的份额。比如KPCB早年投资了阳光电源,获利极其丰厚,但是细拆当期基金的其他投资不是很成功,总体收益率却令人接受。

在二级市场找到5个10%涨幅的品种难度小于找到1个50%涨幅的品种,二级市场的收益率幻觉遍地皆是。塔勒布在《反脆弱性》提出哑铃式仓位管理对冲不确定性,并且有趣地提出,想成为一个作家最好的职业是公务员。

也许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在新兴产业二级市场获利的机构大有人在,如何理解?首先,在承认这些机构强大的投研能力同时,上文已经强调了仓位的重要性。另外,风险偏好的把握是笔者从产业到金融体会到的最深刻区别。

在产业里,没有人关心风险偏好摆动,建立一家企业为了永续经营(洗钱的和A股壳公司除外)。基本面是正常企业主唯一关心的问题。在金融业,风险偏好是和基本面同等重要的因素。流动性影响风险偏好,风险偏好影响估值。一家经营稳定的公司估值可以在10X和100X之间大幅波动。

笔者在去年一篇小文提出新兴产业周期同步于流动性周期,复盘A股,两次显著的成长股行情分别是1999-2001和2013-2015年,对应与中国宏观经济两次降息周期。1998年美国纳指泡沫也是类似。光伏行业指数同步于这个趋势波动,近期宣布破产的SUNE股价更是这种波动的放大器。

3.3.时间周期

如果行业和个股被认同,成长股的早期通常有一波猛烈的行情。彼得林奇所言下一个谁谁、热门行业热门股等等风险因素迅速积累。如果流动性泛滥,估值飙升到100X未必结束,甚至有可能达到300X,股价的反身性正反馈于股价,最终达到令人瞠目结束的地步。

2007年光伏行业第一波,尚德LDK涨幅达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研究报告指出太阳能将迅速替代火电云云。2010-2011年A股第一波光伏股票行业,也是股神遍地走的行情。

记得和当时一个做纺织贸易的朋友交流,他刚刚成交了一单光伏海外生意,自己没有垫资对方全款让他赚了几百万。他焦虑地说,光伏产品制造和贸易难度似乎不如纺织品,这种疯狂的贸易格局是他在过去几十年纺织行业从未见过的,最后他做了决定退出光伏领域。没过多久,行业危机爆发绵延了三年。

2011-2013年初,尚德LDK等龙头企业破产,二级市场几乎没有研究覆盖光伏行业。感谢老东家宽松的环境,本人还在研究所混着打探行业进展写写报告。

国内最大的私募机构却每个季度定期找我去路演,每次路演本人的建议都是别碰这行业同时大谈行业八卦,实在忍不住问他们的研究员一个没有机会的行业为何还要定期来路演。回答是我们老大喜欢别人不看或者不知道的东西,万一哪天起来了呢。另外一个规模很大的公募机构也是类似。后来这两家机构在光伏行业收益颇丰。

2013年初推荐这行业源于两位前辈的提醒。一位时常拿光伏做反面教材的前辈A突然某天叫住我,你去看看光伏能否去产能,去了就是草甘膦,去不掉就是钢铁。前辈B说,你去看看光伏的信贷是否有问题,有了问题产能就能去掉。

我惊讶地问,这不是成长行业吗?看产能不是周期行业吗?前辈B顿时无语.....正好那会去超日拜访倪总,他抱怨上市公司被严重抽贷,自己牙不好要去欧洲换牙。过了几天,银行断供,倪总换了牙没回国(呵呵)。接着,在2013年市场一片质疑声中,光伏行业指数再次启动。

林奇所言的较低市场预期是一个有用的指标,时间更是检验价值的试金石,所谓成长股周期股蓝筹股....这些概念在投资上并没有实际意义,获利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起了查理.芒格的名言,理性是一种选择,意味着放弃一些东西,但非理性的选择意味着糟糕的后果。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今日焦点 Hot
本周热点

询价规则     |     报价规则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14-2024 www.gzcd88.com 广州橙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96921号-4

期待您的反馈

你的需求是我的使命,你的建议的是我们的动力

关注橙电采购平台官方微信 - 橙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