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2017-11-06 11:38:00 财经
原标题:油气行业主营业务重点领域发展战略 | 年会聚焦② 新闻速递 来自11月3日闭幕的第四届全国石油经济学术年会、第十六次石油统计学术研讨会暨2018 年油气市场形势研讨会消息: 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发展。去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3万亿元,产业规模保持世界前列
新闻速递
来自11月3日闭幕的第四届全国石油经济学术年会、第十六次石油统计学术研讨会暨2018 年油气市场形势研讨会消息:
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发展。去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3万亿元,产业规模保持世界前列。过去5年,全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7亿吨,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左右。天然气成为一大亮点,勘探取得一系列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突破,页岩气、煤层气迈入产业化、商业化生产阶段。2016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超过6%,有利促进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观 点
努力把天然气培育成为主体能源
杨华
(中国石油规划计划部总经理)
中国天然气发展现状
1.市场形势显著好转,消费增速触底反弹。2017年,在宏观经济形势好转、国家天然气产业政策推动、环保政策落地实施及替代能源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作用下,前三季度消费量显著增加,天然气增速重回两位数,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1-8月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50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8%。
2. 国内产量增长低于消费,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国内天然气产量由2011-2016年年均增速6%,对外依存度由24%上升到34.6%。2016年进口天然气来自21个国家,主要来自土库曼斯坦和澳大利亚,分别占40%和22.2%;2017年10月,中国石油开始进口哈萨克斯坦天然气。
3. 储运设施日益完善,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截至2016年底数据,全国天然气长输管道里程超过7.5万公里;接收站已投产14座,总能力5480万吨/年;储气库已建成11座(群),形成工作气量64亿立方米/年。
4. 天然气扩大利用规模仍然存在制约因素。战略定位亟需凝聚共识,价格机制亟待进一步理顺,中间环节需要加强监管,调峰能力迫切需要增强,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国石油的天然气业务发展战略
中国石油过去6年累计生产天然气8350亿立方米,占全国的74.5%。2016年生产天然气981亿立方米,占全国产量的72.4%,是全国天然气资源的主力供应单位。
发展思路:天然气业务是中国石油战略性、成长性业务,低油价下要打造成新的增长极,实现以气补油,必须加快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按照“保自产、调进口、强销售、拓终端、优储运”的思路,统筹协调生产、贸易、运输、销售、储存、调峰等各个环节,实现天然气业务效益最大化。
发展战略: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目标,中国石油加快发展天然气业务,全力推进市场、资源、基础设施、创新四大战略。
我国炼化产业发展趋势
刘灵丽
(中国石化集团高级专家)
我国炼油能力快速增长,2016年达到7.83亿吨/年。但加工负荷由2005年的88%下降至2016年的69%,炼油能力过剩严重,尤其是近年来地方炼厂的加工负荷甚至低于40%。炼油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2005年到2016年,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三大集团占全国炼油总能力比由83%下降至66%;与此同时,地方炼厂所占比例上升了13个百分点;此外,中国化工、中国中化和陕西延长的炼油产能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我国乙烯产能持续增长,2016年达2261万吨/年,但产量增速明显放缓。随着单一化工轻油制乙烯路线的局面被打破,传统乙烯生产企业产量份额不断下滑,三大集团占全国比重由2010年的93%,降至2016年的78%。由于环保等压力,近年来PX产能和产量都增长缓慢。
近年来,我国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交通燃料替代呈现多元化趋势。近期,天然气车是主要替代品,目前替代成品油约1400万吨;中期,在国家政策推动下,生物燃料发展速度将加快;“双积分”政策的实施,将推动电动汽车快速发展,远期电动革命影响巨大。
未来,我国炼化产业发展环境将驱动炼化产业发展,发展趋势主要是炼油转型升级,基础化工品产能持续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炼油能力将继续增长,过剩态势略有缓解。炼厂大型化、基地化趋势明显,炼化一体化水平逐渐提高。炼油装置结构不断调整。
在石化领域,2020年前是乙烯扩能高峰期,未来几年中国将建成多套乙烯装置,到2020年国内乙烯产能将达到3000万吨/年左右。2020年前乙烯当量消费满足率逐渐上升。PX缺口较大导致企业投资热情高涨,2020年前将是我国PX产能投建高峰期。
案 例
中国海油创新优化管理实践
郭新军
(中国海油规划计划部副总经理)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业务呈高投资、高技术、高风险三大特点,未来的产量增长点相当比例来源于非常规、深水等成本较高的油气资产以及政治环境较为复杂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带来较大的运营风险和成本压力。
目前中国海油在规划投资管理已具备规划、投资、预算等战略落实及评价的基本能力及架构,但还需进一步整合提升。即:加强战略规划与投资评价、决策、计划预算、跟踪监控之间的管理协同性;建立动态灵活管理机制来适应快速剧烈变化的环境,加强公司的战略柔性与执行力;综合考虑“规模—效益—风险”三者平衡,确保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海油应对低油价策略:
短期措施—
1.削减投资:低油价环境下,各对标公司基本都削减了资本性支出,2016年和2017年全球资本支出较2014年共下降4000亿美元,约下降了33%。考虑公司可持续发展及规划目标的实现,2017年中国海油投资控制在950亿~1070亿元规模,以不扩大负债比例为原则,控制投资规模。
2.降本增效:开展油田降本增效措施,全力消除经营净现金流为负的油气田,降低生产作业成本,降低现金流盈亏平衡价格。
中长期措施—
1.合理长短线投资结构:根据油价变化灵活控制页岩油项目工作量;优先保障义务井工作量及核心区开发;根据油价变化情况,随时调整北美OOGC页岩油项目工作量及投资。
2.推进重点大项目:大项目是支撑公司发展的规模基础。有限公司新投产油田的成本(除个别项目)均处于各区域平均水平或以下。
3.开展经营勘探模式研究:施行经营勘探的理念,推动勘探资产的价值化。2012-2015年同行业的平均勘探投资比例为12%~14%,中国海油的勘探投资比例为20%~24%。
长庆油田稳产增效实践
付锁堂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长庆石油管理局局长)
长庆油田——目前国内最大的油气田。40多年来,成功开发了37个低渗透、特低渗透油气田。2013年油气当量历史性的突破5000万吨,连续五年实现5000万吨以上稳产。
目前,长庆油田原油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6,天然气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承担着向北京、天津、西安等40多个大中城市供应天然气的任务。
稳产增效实践成效
原油:“十二五”以来,长庆原油产量年均增幅超过200万吨,相当于每年为国家贡献了一个中型油田,原油产量从2006年的1000万吨持续攀升到2013年的2400万吨以上。
天然气:率先攻克了我国致密气开发难题,实现了5.24万亿立方米致密气储量的有效动用。2006年以来长庆天然气产量以每年近40亿立方米规模持续攀升,8年时间产量翻了两翻,目前年产能力380亿立方米以上。
管理提质促进油田发展方式转变。探索形成了标准化、模块化、数字化、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了油气企业生产方式、建设方式、管理方式、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四化”模式的推广,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劳动效率,油气产量从2000万吨增长到5000万吨以上,用工总量始终控制在7万人左右,实现了“增产增效不增人” 。
降本增效确保企业发展质量效益。面对低油价的严峻挑战,长庆油田大力推进勘探开发等各个环节的精细管理和控本降费,实现企业质量效益发展。
发展目标
未来发展,长庆油田确定了“稳油增气、持续发展”的新目标和“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总原则,全力推进5000万吨级现代化大油气田建设,努力实现由“大”向“强”的新跨越。
文字整理:王立敏 黄佳音 孟莹 戚永颖 张一驰
精彩链接
全国石油经济学术盛会在西安开幕 | 年会聚焦①
责任编辑:
Copyright 2014-2025 www.gzcd88.com 广州橙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9692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