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2017-11-22 15:49:00 财经
原标题: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还是新的过剩?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甘看天下(ACM_KAKA22) §ⅰ雾霾围城 2017年的第一场霾,虽说来得比往年迟了一些,但终究不能幸免。提鼻子一闻尝个鲜儿,又感觉哪里似乎不太对劲,除了熟悉的本地老味道外,分明又新添了些浓香型的京津冀滋味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甘看天下(ACM_KAKA22)
§ⅰ雾霾围城
2017年的第一场霾,虽说来得比往年迟了一些,但终究不能幸免。提鼻子一闻尝个鲜儿,又感觉哪里似乎不太对劲,除了熟悉的本地老味道外,分明又新添了些浓香型的京津冀滋味。拍脑袋一想豁然开朗,这两天微弱的北风馈赠的厚礼哇。
杀气腾腾的环保限产,让民营排污企业噤若寒蝉;经年累月的收费尾气检测,让私家车主上线前战战兢兢。但一到冬季供暖,在煤电厂慷慨无私的低温排放面前,所有这些努力瞬间被冲淡得可有可无。可见面子功夫,实在难以解决里子问题。
历史悠久的替罪羊情结从未泯灭。这不,18世纪工业革命后畅行欧美的内燃发动机汽车,不幸成为了空气污染的背锅侠,而即将被‘新能源’汽车颠覆取代。
§ⅱ霸王上弓
11月17日,《广州市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标准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对停车位的配建实行分区管理,住宅项目每100平米配建1.0-1.8个停车位。最亮瞎眼的是最后一句,新建住宅项目的停车位要100%建设充电设施。实在是霸道极了。
时间追溯到更早的9月9日,在英法宣布2040年禁止生产柴油和汽油发动机汽车后的国际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称,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方向转变,为抢占新一轮制高点,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机遇,已经启动传统能源车停产停售时间表研究,并为此发布『双积分』政策。
简单了解下这个『双积分』政策。汽车制造商每生产一辆电动或者混合动力汽车,将会获得一定积分,同时每生产一辆传统燃油汽车将会消耗一定积分。Z.F自2019年起开始奖励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商,同时迫使生产传统汽柴油车的制造商购买新能源汽车积分。一拉一打,行政手段引领、干预市场之目的昭然若揭。
§ⅲ高额补贴
如果说『双积分』政策是不折不扣的威逼,那么财政补贴手段则是赤裸裸的利诱。
财政出资补贴电动汽车发展,而且数额惊人。根据计划,2015至2020年,中央和地方Z.F将投入超过4000亿元新能源汽车补贴。据此测算,2016年售出的每辆电动汽车中,来自Z.F的平均补贴竟高达10万元之巨!真是下足了血本儿哇。
而且,这还不包括国家电网对建设充电桩网络投资的250亿元。根据官方数据,当前全国已经建成公共充电桩17.1万个,是拥有电动汽车名片企业特斯拉的美国3倍之多。而根据规划,未来三年内这个数字还将呈爆炸式增长。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基于人性弱点的这条铁律永远不应被怀疑。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他们只生产质量不好的小型电动汽车,为的是完成配额领到补贴。挂羊头卖狗肉,一直以来都是国内企业套取财政补贴的拿手好戏。这个不需要举例罢。
强刺激下,一个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国崛起了。汽车工业协会称,去年国内共销售电动汽车50.7万辆(含公共汽车),占世界销售总量的45%。Z.F下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目标是,到2025年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产量要达到700万辆。
恩威并施的行政调控,一定可以在短期内彻底碾压市场规律,这在其他产业领域已经被无数次证明过。但问题在于,这是可以持续的吗?又靠什么持续?
§ⅳ 揠苗助长
业内人士都深深明白一件事情,电池续航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电动汽车的致命短板,而这个已经困扰了研发工程师多年的技术瓶颈,至今仍旧难以突破。即使在电动汽车技术成熟得多的美欧日,短时间内也根本不可能取代传统汽车。这当然不是他们不喜欢清洁能源,而只是因为电池的功率密度仅仅能够支撑200公里续航能力。根据市场调查,消费者对这个数字的最低期望值起码要翻一番。还早呢。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成熟的汽柴油发动机越来越高效清洁,页岩油技术大规模推广,如果电池技术没有革命性突破,那么新能源汽车距离普及就还遥远。消费者首先不买账,而一个缺少消费者的市场,Z.F支持力度再大,结果并不难想象。
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美国拥有特斯拉这样的顶尖电动车企,却正热衷于高价售卖页岩油,他会有动力引领电池科技开发吗?即使会,也绝不允许成果推广罢。
什么,你在说原创技术啊?那就呵呵不解释了。不废话,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Z.F完全等不及技术成熟,就如此心急火燎的推广电动汽车呢?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不是『爱我那啥』哈,是决策者对传统汽柴油发动机骨子里深深地厌恶。
§ⅴ 难言之隐
Z.F厌恶内燃机发动机,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当然是后者导致的空气污染。官方媒体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宣传,引起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汽车尾气排放,并言之凿凿其占到了污染排放量的30%。另外不外乎农民养猪、焚烧秸秆、生活垃圾……等等。至于地方Z.F为提高地税而引进的高污染工业项目,则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篇幅所限,笔者并无意搜肠刮肚列举数字反驳,而只想摸着良心反问一句,汽车密度更大的美欧日空气质量又如何呢?抛开这个幌子,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9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粗看这个信息,并无特别之处,但对于推敲Z.F的心思却非常有价值。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汽车生产、销售大国,同时又是一个石油过度开发的贫油国家,原油越来越依赖进口。而国际原油产地、价格、航运诸多环节本身就充满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国际局势稍有风吹草动……8月28日印度撤军的事儿,就不多谈了。
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决定了,即使部分摆脱原油进口依赖,也是功莫大焉。对于这个始终大伤脑筋的问题,决策者思来想去,加快新能源汽车对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替代步伐,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顺带解决长期以来的玉米产能过剩问题,就成为他们顺理成章的解决之道。然而这依旧还不是全部,还有更尴尬、更不宜为外人道的难言之隐,迫切需要一洗了之。不绕弯子,
§ⅵ 弯道超车
这个难言之隐就是大国汽车行业的致命短板——落后的汽柴油发动机制造技术。长期以来,这个缺陷一直被四邻讥笑,也一直被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羞于提起。
好了不多说,面子和里子都已经和盘托出,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布局和入局了。这就牵扯出了高大上的『大国制造2025』计划,也就是缔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家冠军企业的十大高新技术产业,而新能源汽车就被列为其中之一。另一些诸如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半导体……等等,嗯,都狠牛叉。
一系列或显或隐的原因交织,让决策者最终下定决心,不跟美欧日在传统内燃机短板上缠斗,而是着力创造一项国企能够主宰的新兴产业。嗯,越过锅台直接上炕,达到一种类似弯道超车的效果。一方面可以让生产技术始终无法提高的内燃机见鬼去,另一方面,藉一招儿鲜的新能源汽车,颠覆世界汽车产业的传统格局。
然而,即使是这样,也同样有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是什么?技术,还是技术。
§ⅶ 技术瓶颈
所谓的‘世界第一汽车大国’,依托的只是庞大的消费市场,而从来就不是先进的制造技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欧日汽车制造商获准在国内生产、销售汽车,一个最大的门槛就是拿技术来置换市场。具体讲就是外资企业必须要与本土汽车厂商合作,必须转让技术,必须让后者持有合资公司至少50%的股权。
庞大的国内市场始终是决策者的最大本钱。改开后外企纷纷来华投资建厂,但他们很快就发现不太对劲——获得制造技术的国内合作伙伴迅速规模化山寨复制,并凭借廉价倾销策略在市场上捡钱,自己转让技术后反而陷入了恶性降价泥淖。
低质廉价的竞争,是追求高质量产品、服务的消费者不希望看到的,而这么玩下去的结果只能是劣币驱逐良币!美欧日车企不干了,开始在减少技术授权上动心思,刻意将软件代码等敏感技术封锁,甚至通过拿已经过时的技术来充当敲门砖,成功绕开国内相关部门的监管。然而,是纸终究包不住火,获知真相后监管部门勃然大怒,哼,不乖乖交出技术?那就别进这个市场了。但是,
但是根据世贸规则,故意设置市场壁垒的行为是被明令禁止的,这也是2016年加入世贸组织15年后,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始终不被美欧日认可的主要原因。
然而决策者并不打算从中汲取教训。对于围绕『被迫转让技术』越来越尖锐的矛盾,工业和信息化部长苗圩是这样说的,有关外国公司将不得不把技术转让的看法是一个误解。误解?看来得回头好好查查字典,弄清这个词儿到底是什么意思。
电动汽车领域,有关部门正试图重新祭出拿技术换取市场准入的法宝。这次,美欧日汽车制造商还会乖乖就范吗?同样的当不会上两次,美国第一个站出来说不。
8月14日,美国总统川普授权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对中美在技术转让等知识产权领域的政策行为进行审查,依据是赫赫有名的『301条款』,说穿了这就是贸易战;11月10日,川普访华前脚刚签下2535亿美元史上大单,后脚在越南APEC峰会上就狠狠批评了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国家。经贸大单显然并不足以浇灭贸易战火。
§ⅷ 减少污染?
关于技术瓶颈方面,谈再多貌似用处也不太大。换个角度,单从污染排放来看,一哄而上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理由,似乎也并不那么容易站得住脚。这又怎么说?
只因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的清洁电力能源,来自更加肮脏的煤炭火力发电。跟传统汽油车和柴油车相比,为电池充入燃煤所产生的电力,污染只重不轻。
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数据表明,当下我国75%的电力来自煤炭,而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新能源汽车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内燃机汽车高出50%。
什么,有人要大谈什么水电?这让人想起了一件事,当初三峡大坝上马时是谁承诺‘建成后全国居民的电价降为8分钱一度’的?算了,不重复这种只是为一个项目上马而炮制出的冷幽默了,否则九泉之下的水利专家黄万里教授……打住。
§ⅸ 无法断奶
11月10日,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称,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2和9.1万辆,同比增长85.9%和106.7%。1至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产销51.7和49万辆,同比增长45.7%和45.4%。预计今年电动汽车销量有望超过60万辆。
表面数字非常亮眼,但请别忘记,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高昂的财政补贴基础上的。姑且抛开拿纳税人的钱补贴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和用户,对不使用电动汽车的纳税人来说是否公平。还有一个问题,经济下行形势下,Z.F补贴可以一直持续吗?
最近有消息称,有关部委正在研究制定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降低20%的补贴额度,并将原定2019年的节点日期提前到2018年执行。另外,还可能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更高要求。后一条意思很明确,刺激电动汽车生产企业不要躺在Z.F补贴上睡大觉,而要努力提高电池生产技术。
消息一出,业界瞬间炸锅。对于那些长期依赖Z.F补贴生存的车企,技术研发水平几斤几两,他们自己心里还是非常清楚的。指望原创技术研发?呵呵。
11月10日当晚,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宣称,Z.F不应该因为预算不足而调整补贴金额;不要调整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技术条件,虽然这样的调整,出发点是为了促进技术进步,但这将导致有所准入产品的试验和认证过程都要重做,一段时间内造成新能源汽车断档。
表面上听起来似乎颇有道理,而且显得正气凛然,可骨子里呢?全是小算盘而已。市场会怕电动汽车断档吗?传统燃油汽车更好用是不是?而且不需要财政补贴。
最后这位董副会长甚至直截了当讲,希望有关部委按照过去的承诺实施补贴额度。如果非要下调不可,也要将给电动车的补贴,转给建设充电桩和运营充电设施上。这番话就彻底有点儿‘小儿无赖’的感觉了,不啻直接宣称——这个行业离开了Z.F补贴,是会死的,而且会死得狠难看。死或不死,你们决定好咯。
§ⅹ 产能过剩
最后来看一个问题,Z.F如此力度扶持一门产业,会不会引发多少年来屡战屡败的『产能过剩』问题呢?
这么说吧,事实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一件事——凡是没有市场基础,而Z.F刻意引导的产业,往往都会出现伴随着财政补贴一哄而上、最终大热而死的结局。传统的能源、钢铁……不说,即使是新兴产业,也并不能幸免。举个栗子。
2009至2012年短命的光伏产业,作为产业链核心的多晶硅制备,一个最不该出现过剩的新兴产业,却在国内市场尚未启动的情况下大热死掉。关于这方面的龙头企业,地方Z.F倾全力扶持的无锡尚德和江西赛维,从起高楼到宴宾客再到楼塌了的悲凉过程有目共睹。谈这个有点儿那啥,再加上篇幅所限就此打住罢。
相似的是,出于对财政补贴的觊觎,国内一窝蜂上马了200多家电动汽车生产企业。2017年伊始,Z.F补贴下调20%,作为2016年表现最好的纯电动汽车,比亚迪的销量应声下滑20%。比亚迪如此,那些滴滴答答的小规模企业会如何?
§Ⅺ 掩卷长思
与技术成熟、市场认可的传统柴油、汽油发动机汽车相比,电动汽车这个离不开Z.F补贴的行业,要想在经济上变得可行、市场上独立生存尚需时日。
对于消费者来说,纯电动汽车差强人意的续航里程,让其在使用功能上显然还无法与传统汽车相比;而对于投资者来讲,电动车企发行的股票或是债券都具有鲜明的周期性,政府补贴保鲜期一过,那可就要当心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最成功、最有生命力的企业BATJ,无一例外来自民间扎根市场,也未受到过财政补贴眷顾,但他们却和很多离开政策扶持、财政补贴、银行信贷分分钟就死的国企命运形成了天壤之别。
Z.F的归Z.F,市场的归市场。一个产业从萌芽、成长到茂盛、凋零,有其内在的生发规律。无论是强行引导还是刻意打压,都是违反市场规律的。儿媳妇的热被窝儿再好,终究是属于儿子的,精力旺盛的老公公如果非要强插一腿,结果只能出现乱伦闹剧,而且怪胎一旦出生,注定会成为四邻嘲笑甚至围攻的对象。
一扇透过现象洞悉本质的窗口,专为财经小白量身打造。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公众号『阿甘看天下』
责任编辑:
Copyright 2014-2025 www.gzcd88.com 广州橙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9692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