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2017-11-23 11:26:00 财经
原标题:银通资讯 | 第17期 央行银监会23日9点将紧急召开网络小贷清理整顿会议 11月23日上午9点,央行、银监会将联合召集紧急会议,通知所有批准开展互联网小贷业务的省市金融办汇报工作。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和银监会副主席祝树民将共同主持召开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会议,17个批准小贷公司开展网贷业务的省市,分别是北京、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海南、重庆、四川、贵州、西藏、宁夏
央行银监会23日9点将紧急召开网络小贷清理整顿会议
11月23日上午9点,央行、银监会将联合召集紧急会议,通知所有批准开展互联网小贷业务的省市金融办汇报工作。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和银监会副主席祝树民将共同主持召开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会议,17个批准小贷公司开展网贷业务的省市,分别是北京、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海南、重庆、四川、贵州、西藏、宁夏。
前三季度能源大省工业利润暴涨 山西同比增长540倍
根据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能源大省的前三季度经济工业利润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情况。
其中,山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是704亿元,增速为540倍以上。黑龙江、甘肃、新疆、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16%、170%、160.2%、78.2%。
而非能源大省工业利润增速相对平稳。比如浙江为17.2%,江苏为16%。
出现这样的差别,是因为煤炭原油等价格上升,推动了煤炭、石油开采行业的利润增长。最近全球的资源、能源,比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的价格都在提升,导致了能源资源为主的省份的工业利润上升快,但能源领域的利润暴涨不可持续,各地仍要加快转型。
苏州银行推出全新金融产品“纳米融”
苏州银行在第八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召开苏州银行纳米融金融产品发布会,推出了最新的金融产品——纳米融,该产品分为纳科贷、纳租贷、纳贸融、纳投融和精英贷5个系列,涵盖了企业从初创、成长、成熟的各个阶段,从债权、股权等多维度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需求,是一款为纳米企业量身定制的优质金融产品。例如苏州XX科技有限公司是园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优质高科技实体企业,在开发和生产药物与生物大分子分离和纯化领域的技术及产品方面缺少资金。企业可通过纳科贷产品申请授信,这不仅可解决企业科技研发大楼项目的资金需求,也能为企业增加流动资金支持。
本次发布会上,苏州银行与苏州纳微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纳维科技有限公司、苏州雷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威格气体纯化技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苏州纳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就共同推动苏州市纳米技术产业发展签署专项合作协议。
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敲定 共30城195个企业
住建部网站11月21日消息,为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发文,认定北京市、杭州市、广安市等30个城市为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等195个企业为第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各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要按照有关规定扎实推进装配式建筑各项工作,及时探索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经验,切实发挥示范引领和产业支撑作用。
2017年光伏发电领跑基地优选结果正式公示
11月22日,国家能源局公示2017年光伏发电领跑基地优选结果,根据专家优选评审结果和能源局复核,推荐入选应用领跑基地的依次为:山西大同二期、山西寿阳、陕西渭南、河北沧州、吉林白城、江苏泗洪、青海格尔木、内蒙古达拉特、青海德令哈和江苏宝应等10个基地;推荐入选技术领跑基地的依次为:江西上饶、山西长治和陕西铜川等3个基地。
境外合作园区成中企走出去“孵化器”
目前我国已在欧亚建成36个初具规模的境外合作园区,覆盖加工制造、农业种植、资源能源等多个领域,境外合作园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落地生根的重要“孵化器”。
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标志,中国企业“走出去”规模不断扩大,成绩举世瞩目。在2012年到2016年的五年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累计达6600多亿美元,年均增长22.3%,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输出国。中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累计实现境外销售收入7.2万亿美元。在产能合作方面,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累计653.5亿美元,在境外成功建设了一批钢铁、水泥、有色金属、汽车、机械、纺织、化工等生产基地。
作为产能合作的平台与载体,各类境外经贸合作园区为中国企业有效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优惠的政策、适宜的环境和高质量的服务,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优先选择,投资聚集效应和产业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北京2020年将建成150至200公里综合管廊
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11月21日研究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指导北京市今后一个时期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开展。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综合管廊是地下管线直埋铺设方式的提质升级,可以实现“两减两增”。“两减”,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地下空间资源,减少“马路拉链”,方便市民出行;“两增”,即增强管线运行安全可靠性,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改善城市景观,消除蜘蛛网式架空线,让城市清爽有序。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介绍,综合管廊建设将按照“三随一结合”原则推进,即随城市新区、各类园区同步建设,随新建城市道路、建成区道路改造建设,随轨道交通因地制宜建设,结合架空线入地等项目推动缆线管廊建设。目前,北京市已建成中关村西区、昌平未来科学城、通州运河核心区等综合管廊约20公里,从今年开始,北京市将迎来地下综合管廊密集建设期,今年新建和续建的综合管廊项目达12个,数量远高于往年,北京城市副中心、世园会、石景山保险产业园、新机场高速公路综合管廊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建设。
在项目实施方面,综合管廊将随新区开发、道路、轨道交通同步建设,由市城市管理委牵头建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衔接机制,道路主管部门和轨道交通建设协调部门统筹城市道路、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的同步建设。区政府牵头推进属地区域型管廊建设。
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综合管廊150至200公里,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冬奥会、世园会等重大项目建设中,优先规划建设综合管廊,并提高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同步建设综合管廊的比例。到2035年,全市地下综合管廊达到450公里左右,逐步构建中心城骨干系统和重点区域系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我司尊重原创作者版权,除我司原创和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将在文章末尾标注作者和来源。文章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公众号联系删除,非常感谢!
责任编辑:
Copyright 2014-2025 www.gzcd88.com 广州橙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9692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