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橙电

欢迎来到橙电平台

登录 免费注册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开发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检测系统。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一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述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

市场     2017-12-04 00:00:00         中国测试杂志社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开发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检测系统。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一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述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开发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检测系统。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一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述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当然,因为我国对这一领域的重视以及“感知中国”这一概念的提出,物联网已经被贴上了“中国式”的标签,众多的新兴产业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崛起。
  
  到底什么是物联网,下面两张图可以得到最直观的解释。
  
  上图将物联网形象地比喻为大树,最底层的树根即技术部分,包括与物相连的传感器、嵌入式设备等,树根的信息通过树干的设备驱动软件、客户端软件以及服务器端软件等上传至至树冠,即应用层,从而形成物物相连的系统。
  
  该图见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1年出版的《物联网白皮书》,对物联网的构成解析更加清晰直观。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地质灾害的监测中,物联网系统的三个要素具体化为“测什么、怎么传、如何用”的问题,即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3部分。
  
  感知层解决“测什么”与“如何测”的问题,该系统选择位移、倾斜角、雨量等监测滑坡与泥石流的关键参数构建传感网络,由传感器采集相应信息。
  
  网络层则解决“怎么传”的问题,负责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应用层,传输通道选择GSM移动通信,考虑到地质灾害监测点一般处于偏远山区,移动通信网络可能存在漂移或盲区,利用北斗卫星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实现全疆域无缝覆盖,不受地质灾害和环境条件的限制。
  

应用层解决“如何用”的问题,其对监测区域的地表裂缝位移、地表倾斜角、局地降雨量等监测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含无效数据剔除、存储等),为灾害决策平台提供数据支持,并通过相应的预警程序发布预警信息。
  
系统采用远程交互设计,通过在应用层设置远程操控指令,实现与感知层的实时通信以及监测数据的自适应获取。  
  
该系统作为“贵州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平台”的成果之一,已在贵州省赫章县乌木铺K93岩质高边坡进行了示范应用,经过近4年的野外实测,验证了该系统的优良性能。 
  
具体详情,请点击阅读:  
  
《地质灾害物联网监测系统研制及贵州实践》


相关阅读:
今日焦点 Hot
本周热点

询价规则     |     报价规则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14-2024 www.gzcd88.com 广州橙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96921号-4

期待您的反馈

你的需求是我的使命,你的建议的是我们的动力

关注橙电采购平台官方微信 - 橙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