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2017-12-07 17:20:00 财经
原标题:国内LNG价格疯涨为哪般 进入四季度用气高峰以来,冬供成为老百姓最关注的热门话题。今年9月,多地LNG价格就开始暴涨,10月中上旬价格短暂回落后,12月1日,LNG挂牌价创出9400元/吨的天价
进入四季度用气高峰以来,冬供成为老百姓最关注的热门话题。今年9月,多地LNG价格就开始暴涨,10月中上旬价格短暂回落后,12月1日,LNG挂牌价创出9400元/吨的天价。此时,国家发改委紧急出手,要求各地发改委召开LNG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要求相关企业加强价格自律。
LNG价格疯长为哪般?LNG需求剧增为哪般?这一波需求大增的行情能持续多久?
11月29~30日,参加第五届中国天然气行业市场化发展大会的200余名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观点。
形势估计不足及大力推进
“煤改气”是价格上涨的主因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表示:今年天然气供应紧张,行业内外都没有预料到。今年LNG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对今年天然气需求形势估计不足,二是因为我国的天然气储备建设严重滞后。北方地区天然气消费峰谷差很大(如北京超过16倍),导致今年价格大幅度上升。
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天然气消费量为18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7%。同期全国天然气产量121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2%;天然气进口量72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7.5%。
北方供暖以来,天然气消费进入旺季,供需矛盾更为突出。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徐博认为:国内政策支持天然气大规模利用,天然气正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同时“煤改气”助推天然气需求增长。正基于此,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长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进口依存度加大成为我国天然气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预计今年全年天然气消费量可达到2300亿立方米,消费量同比增长17%,其中“煤改气”带来的新增消费量近200亿立方米。
目前,随着“煤改气”的大力推进,大气环境有了明显好转。未来,大气污染防治力度会继续加大。“煤改气”工程将进一步推进,预计2020年,“煤改气”在生活消费、批发零售、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力等领域仍有较大的空间。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表示:今年天然气市场供应乏力不是市场本身的问题,而是政府要加大治霾力度所致,预计今年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16%。在此过程中,能源结构优化是一个最重要的措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洪涛也认为:今年,国家大力推进清洁采暖,且控煤力度加大,导致天然气消费增量加快,价格大幅上涨。此外,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供气量有限,也导致天然气价格有了上涨空间。
思亚能源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遥认为:出现LNG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既有基本面因素,又有人为因素。由于在2015年和2016年,天然气消费处于瓶颈期,企业在签署天然气长期贸易协议时对今年的天然气需求估计不足,导致出现供气短缺的局面。
在天然气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LNG正变成刚性需求。据我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LNG进口激增48.9%,达2910万吨。但国内LNG价格的疯涨不仅对LNG市场正常运营不利,而且有碍于天然气行业健康发展。
鉴于此,12月4日,国家发改委紧急出手,要求各地发改委召开LNG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要求相关企业加强价格自律。
保护以长协为主的定价体系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稳定气价
面对LNG价格大幅上涨的局势,为确保冬供期间LNG市场价格稳定,维护市场价格秩序,预防价格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内蒙古、山东、山西、宁夏、四川等地发改委纷纷召开告诫会以稳定气价。
周大地表示:天然气市场化发展的重点在于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我国进口天然气达40%,对外依存度高,价格不可控。例如,今年LNG到岸价格为每立方米2元多,经过生产、加工、储存,终端市场交易价格达5元/立方米左右。因此国家亟需解决天然气门站定价问题。
为保障天然气供需双方利益,要保护以长贸协议为主的定价体系,由供需双方协商条件,有一定的价格调整机制。要根据具体情况,做有序的发展规划。
如何化解天然气市场矛盾?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天然气体制改革思路,扩大上游和下游的市场开放,增加市场主体,完善市场竞争规则,防范操纵市场价格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不公平竞争的行为,形成有效竞争局面后再放开价格管制。同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适应市场化条件下的监管需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研究员景春梅表示:我国当前的天然气价格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煤改气”中浮现的价格问题、天然气交易中心发挥的作用未达到预期、下游城市燃气没有议价能力以及燃气延伸服务市场收费乱象丛生。
为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加快推进天然气体制改革。二是建立上下游联动机制。
面对目前局部地区用气紧张的局面,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研究员刘满平认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和价格监管问题是造成用气紧张的主要原因。造成国内天然气季节性供需状况两重天的原因在于峰谷调节能力不足,其中最关键的是储气库建设严重滞后。为此,应建立用于国家储气库、企业商业储备储气库以及应急储气库三位一体的储气库体系,并确立管理模式。
在长输管网建设上,要促进管网投资多元化、鼓励多主体进入上游供应、逐步推动网销分离和管网独立、制定科学的管输定价办法和监管机制,促进管网互联互通。省级管网建设应统一中长期规划,将投资建设权放开等。
由于LNG接收站自然垄断程度较低,其建设重点是鼓励投资。同时,还需要关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促进向第三方开放、使全国形成一张网和保障供气安全五大问题。
平台编辑|王琳琳
责任编辑:
Copyright 2014-2025 www.gzcd88.com 广州橙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9692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