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2017-12-09 19:51:00 财经
原标题:煤改气导致大规模"气荒"席卷,今冬电暖产品将热销! 《中国青年报》最近的一则新闻:保定多所农村小学的学生都搬到了零摄氏度的院子里写作业。不是院子里头不冷,而是屋里无气供暖,小学生们只能到院子里晒太阳写作业,冷了就靠跑步取暖
《中国青年报》最近的一则新闻:保定多所农村小学的学生都搬到了零摄氏度的院子里写作业。不是院子里头不冷,而是屋里无气供暖,小学生们只能到院子里晒太阳写作业,冷了就靠跑步取暖。一名小女孩举着被冻伤的手问她爷爷:“为什么冬天没有蚊子,手却那么痒?“这不是一件小事儿,连《人民日报》也发声了:
11月28日零时,河北首次拉响全省天然气供应橙色预警,天然气供应处于严重紧张状态,各地开始限气停气。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在12月1日形势危急,供气量连基本需求的七分之一都不到,医院一则向上级“请求支援”的内部文件在网络迅速流传。
室内温度过低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对于老人、心血管病人等特定人群来说,停暖增加了过早死亡的风险。医院这一缺气,威胁的可是上千条人命。保定新奥燃气赶紧和院方进行协商,承诺保障医院供气。但是,其他地区可没有这么“幸运”。
河北的保定、石家庄、唐山、廊坊、衡水这五个冬季污染重灾区城市,在今年6月份入选17年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名单,其中一项工程是用天然气供暖取代农村地区的散煤取暖。清洁空气似乎变得很近,事情听起来也很美好,轰轰烈烈的撤煤引气运动就此动员起来。
尴尬的是,冬天来了雪下了温降了,农村里的小煤炉也拆了,天然气却因为气源紧张、通气基础设施质量堪忧等问题迟迟未来,不少农村老人在被“煤改气”工程打成筛子的房屋里挨冻。
在河南郑州中牟地区,不少居民睡到半夜被冻醒。在寒潮来临之时,数十个小区却出现供暖不足、间歇性停暖现象,当地热力公司的回应是:今年冬季尽量以天然气为能源,不许燃煤供暖,但是当地每天面临近百万立方的天然气缺口。
今冬,山西临汾设置了155平方公里的“禁煤区”,势要告别“千年燃煤取暖”的历史,据山西新闻网,一男子郝某某因为拉三轮车卖散煤,被行政拘留。煤改气的热潮有多猛,如今市民家里就有多冰凉,十来天前早该接入集中供暖的小区,现在依然无气可用。
北方地区参加“煤改气”工程已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近20个省份,“2+26城市”冬季取暖全面禁煤,今年北方的空气清新了很多,北京自入冬以来,PM2.5的浓度至今没有超过250。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可能遇见了21世纪以来最大范围的一次受冻现象。
冬季最冷、采暖需求最大的节气——明年1月20日的大寒还没到来,一路走去,中间还要经历冬至和小寒,天,只会越来越冷。12月7日上午,环保部已下发特急文件,要求保障群众温暖过冬,特殊情况可允许燃煤取暖。
导火索是过快过猛的煤改气工程。
据中国能源网,今冬北京比去年多用气16亿立方米,河北200万户农民煤改气用气至少20亿立方米,山东比计划多出5亿立方米。据说因煤改气所需天然气消费量近200亿立方米。
再加上工业用气,需求缺口更大,但是中国的天然气供应能力又是什么情况?
前不久有关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尽快建成三天的天然气储备能力。这也意味着一个严峻的形式:中国多地的天然气储备能力连三天都达不到。
2016年底,我国地下储气库实际工作量为76亿立方米,仅占当年2058亿立方米消费量的3.7%,大大低于国际16%的平均水平。不仅储气量低,储气设施建设还严重滞后,冬季高峰和低谷的差值一大,调峰能力又太低,导致了一些家庭有气还烧上饭,“错峰做饭”都变成流行词汇。
单靠国产气,供需缺口只会越来越庞大,中国只能选择不断提升进口气比例。就LNG进口量,今年前10个月已经增长接近50%,但是,想要大量进口天然气缓解国内气荒问题,目前来看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实际上,这次“气荒”的背后是一场能源革命的尝试——用油改气、煤改气等政策改变北方地区的能源消费格局,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只是用力过猛,短时间内制造了大量的燃气需求,另一边供应端紧张,造成气荒。在一个垄断市场完全放开LNG价格,气价不可避免走向失控。
未来几年里,国内天然气的消费量只会大幅提升,这场“气荒”也还远远没到头。
责任编辑:
Copyright 2014-2025 www.gzcd88.com 广州橙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9692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