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橙电

欢迎来到橙电平台

登录 免费注册

原标题:很多人的秘密,竟都在贵州这个山坳里!而且这还是个大生意…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专门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要闻     2017-12-09 23:03:00         财经

原标题:很多人的秘密,竟都在贵州这个山坳里!而且这还是个大生意…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专门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原标题:很多人的秘密,竟都在贵州这个山坳里!而且这还是个大生意…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专门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在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的71.5%,但按照2015年14.5万亿的GDP计算,西部地区GDP总量仅占全国的20.1%,因此在西部设立国家级新区显得至关重要,它可以借助产业聚集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大数据种菜实现精准扶贫 人均收入超6000元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贵安新区,一个规划控制面积1795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新区在黔中大地横空出世。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每一个使命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正在农业大棚里,从手机视频里忙着学习西兰花种植技术的人叫王方委,这位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农民,自从去年来到大棚打工,如今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再按老黄历种地,要被淘汰了。”

王方委的家就在大棚附近的高峰镇狗场村,这里曾经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里的贫困户曾占到了四分之一以上,王方委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就在2014年,贵安新区批复设立以前,那时根本没有企业愿意来这里投资,村民们都靠种稻谷为生,自给自足都很困难。

贵安新区高峰镇狗场村村民 王方委:过去用水牛耕田耕地,稻子用马驮,有的不用马驮,用肩挑。

谈起过去的生活,王方委感慨良多,“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压得这里的人们喘不过气来。可是自从贵安新区开始建设以后,这里便引入了现代化农业,如今村里的路也修宽了,村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从2014年底开始,王方委把自己家的地租给了农场搞大棚,这样每年他可以拿到将近2000块钱的租金,自己平时还去大棚打工,每月有近3000元的工资。既能赚钱,也不用离家,一年多的时间,王方委就彻底脱了贫。如今,家里添置了不少新物件,每到午休时间王方委就会窝在新沙发里看着刚买的液晶电视。

如今村里在农场打工的农户有近60人,王方委是他们中间目前工资最高的,全年工资收入将近4万元,因为他这个人爱研究,会干的活儿也多。可是王方委也闹不明白,这些手机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数据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事实上,这些数据都是通过棚内采集器采集传输的,教他看数据的这个人就是这家农场的总经理刘效升,山东寿光人,在农业领域耕耘了20多年,2015年,刘效升把现代化的大棚种植技术从2000多公里外的寿光带到了贵安新区。

贵安新区绿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效升:整个贵州农业基础是非常薄弱的,包括贵安新区,贵安新区原来是贵阳跟安顺交界的地方,交通各方面都非常落后,我们来考察这个项目的时候,这里只种稻米,是没有蔬菜的,包括整个的贵阳市的吃菜80%都是外来的蔬菜。

刘效升刚来贵安新区时,这里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善,贫困的程度也超乎了他和同伴们的想象。但是贵州绿色的自然生态也深深吸引了他,这里又是规划的新区,可塑性很强。刘效升毫不犹豫地决定留下来发展高效农业,搞精准扶贫,新区政府也给予了他扶贫的优惠政策,还动员当地的村民让出土地搞现代化大棚种植,在周边建起了线下扶贫种植基地。

事实上,刚刚闭幕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把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在十九大报告中他专门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扶贫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国家庄重承诺在2020年实现小康目标,贵州是其中最为难啃的骨头。

就在2012年底,贵安新区刚刚接手贵阳和安顺两市所辖的4县20个乡镇时,贫困村就有33个,贫困户6600户,贫困人口16728人。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作为贵安新区引进的农业技术公司,新区不仅在扶贫政策上支持,还帮助他们融资、给予大数据农业平台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刘效升打响的第一战就是改变当地的种植结构。

刘效升:种稻谷,这边是一茬的,产一千斤稻米,一亩地也就剩五六百块钱,还不算人工。西兰花,一亩地3500株,你就出3000株吧,他一亩地挣7000块钱,西兰花在贵州地区一年能种三茬。

种什么,怎么种,什么时间种,这些都要依靠大数据的指导,品种改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就有所提升,但如何能赚到钱还要看市场的需求量,而这就更离不开大数据的帮忙了。

刘佳琳负责公司的大数据运营管理,从后台就可以看到这个扶贫基地的土壤、水利、气象数据,以及市场的销售数据。环境数据的监测可以让农民种出最优质的蔬菜提供给市场,而销售数据则可以清楚的看到目前的供需量。

贵安新区绿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 刘佳琳:这个平台上会连接了每一个县市,园区所在的每一个县市,包括现在104家大型农贸市场的数据,会传输到我这个平台上,我就通过这个平台来分析目前这个市场需要什么菜品,我就每个园区种出来的输送到这边去。我们是贵阳跟北京蔬菜价格的对比,会看到贵阳蔬菜的价格是比北京还要高的。

能够实时看到种植和市场的数据对农业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大数据助推下的精准扶贫则可以精确到户,根据每个贫困户的情况去解决贫困问题。

刘佳琳:基本上都是因为缺技术,再一个就是自身劳动力不足的这种,缺技术的我们会教给他技术,有这种劳动力不足的我们可能有土地分红或者入股这样的形式帮助他脱贫。

2016年,除兜底对象外,狗场村实现了全村整村脱贫,人均收入提高了4000元,而通过精准施策,实施产业扶持,像狗场村这样推动全域高标准脱贫的村庄,在贵安新区还有很多。这些年,贵安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就像坐上了快车,一年一个大变化。2015年,贵安新区实现了整体脱贫,成为贵州省首个脱贫的地区。2016年,贵安新区又实现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超过10万元的“双提升”年度高标准脱贫任务。这背后离不开在大数据等高科技的帮助。

500多家大数据企业落户贵安新区 山坳里藏起大秘密

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还专门指出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数据是一场革命,谁能够抢在前面就能抢滩大数据发展制高点,在这场革命中贵州走在了前列,而贵安新区有担起了发展大数据产业“排头兵”的重任。

这是位于贵安新区的一处山坳,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忙碌着,记者走进一看,他们正在进行隧道的挖掘。但身边的贵安新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正在开凿的隧道可不是开山修路,而是正在建设世界瞩目的大项目,这也是贵安新区的一大特色。

贵安新区管委会大数据办主任 文静华: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的一个核心区,在这片区域我们已经建成了六家大型的数据中心,包括三大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包括富士康隧道数据中心,在我身后的这个隧道三栋,那就是腾讯在这建的高隐秘高安全高可靠和节能的一个绿色的隧道数据中心。

事实上,贵安新区从批复设立以来,创建了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吸引了一大批国际级、国家级、行业级企业巨头的到来,而他们来到这里的第一件事儿竟然是包山头。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些巨头又为何会选择贵安新区作为发展大数据产业的重地呢?

航拍画面里看到的就是富士康公司已经建成的数据中心,富士康也是最早来到这里包山头的企业。在贵州,富士康不仅是代工厂的角色,2015年投产的产业园拥有数据中心、研发中心,而后两者才是富士康在贵州的重头戏。设计人员将山底部的两头打通形成隧道,这里变成了天然的绿色隧道数据中心。

我们都知道,海量信息存储需要占用较大空间,服务器散发出大量热量,需要建立冷却系统以保持设备不至于因高温毁坏。

一般情况下存储器会设在空调机房内保持一定恒温。为此每年需要消耗许多能源对存储器进行冷却。据有关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用于服务器冷却的能源相当于一座三峡大坝的发电量。

而如今绿色隧道中心内的服务器完全以自然风作为冷却媒,隧道内部四季常年保持每秒2-3米的风速,可以达到自然冷却而不需要任何额外的降温措施,因而这里也被称为绿色隧道中心,这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冷却系统,富士康的绿色隧道中心还得到了美国LEED绿色建筑认证。

贵安新区管委会大数据办主任 文静华:我们这的气温比较低,年均温度大概在15度左右,每年超过30度的高温天气不到10天,所以降温所用的电能消耗比较少,第二我们贵州能源供给也比较丰富,有水电火电还有风电,还有核电厂,所以我们能源供给量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用电的成本比较低。第三我们依靠山洞来建数据中心,实际上可以预防地震,自然灾害,包括一些敌对势力的破坏,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防护。

大数据中心的建立不仅要考虑它的经济性,更要考虑它的战略性。贵安新区特有的数据隧道引来了“金凤凰”,如今正在建设的隧道数据中心就有三家。

"发展大数据,如果以贵州为中心,用一千公里划一个半径,贵州的服务范围能够辐射到重庆、广西、广东、云南、四川等周边省份。把华为服务全世界的内部数据中心建在贵州,服务半径将是两万公里,因为它是在为华为全球业务服务。"这番话,是去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提到的。在他看来,贵州天气比较凉爽、自然资源好、能源比较便宜是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三个优势。

就在2017年8月,华为七星湖数据存储中心开工仪式在贵安新区项目现场举行。而从协议签署到项目开工,只用了不到 9 个月时间。

除了华为,苹果iCloud大数据中心落户贵安新区,10亿美金的投资让贵州不仅只有茅台。

新区,新探索。站在更高历史起点上,四年多来, 贵安新区“一张白纸、白手起家”, 一个个重量级IT企业、手机制造巨头纷纷用实际行动为贵安新区投上了一票。在龙头效应下,大数据企业超过500家。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今日焦点 Hot
本周热点

询价规则     |     报价规则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14-2025 www.gzcd88.com 广州橙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96921号-4

期待您的反馈

你的需求是我的使命,你的建议的是我们的动力

关注橙电采购平台官方微信 - 橙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