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消息,今年年中启动的东西部油田矿权内部流转基本完成,中西部鄂尔多斯、四川、柴达木三大盆地及部分外围盆地共16个探、采矿权区块从西南油气田等3个地区公司流转到了大庆等4个地区公司。这么大范围的矿权流转,在中国石油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由于资源禀赋和历史原因,中国石油东西部油田剩余油气资源存在明显的差异。西部油区地域广阔,资源潜力大,勘探程度较低,但投资和技术力量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东部探矿区域有限,技术力量相对富余,后备资源不足,“走出去”的愿望强烈。
今年年中,中国石油为贯彻落实国家油气体制改革精神、有效化解资源结构布局不平衡等问题,启动了公司内部矿权流转工作。具体涉及7个地区公司,其中流出矿权的有西部的长庆油田、青海油田、西南油气田,接受矿权的有东部的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以及开发已近耄耋之龄的玉门油田。
经过几个月的对接,最终确定青海油田所在的柴达木盆地4个探矿权和2个采矿权区块流转给辽河油田,长庆油田所在的鄂尔多斯及北部外围盆地5个探矿权和2个采矿权流转给华北油田和玉门油田,西南油气田所在的四川盆地及西昌盆地2个探矿权和1个采矿权流转给大庆油田。
本次矿权内部流转采取勘探区块和未动用储量区块“1+1捆绑”模式,实行新体制新机制,投资计划单列、单独考核,实现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此举是集团公司的一项重大决策,旨在尽快适应国家油气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东部油田人才和技术优势,盘活矿权区块和未动用储量资产,激活勘探开发市场,打破“画地为牢”格局,促进高效勘探和低成本开发,实现上游板块的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对于油气体制改革具有试验性的先导意义。
长期关注油气体制改革的学者查全衡表示,中国石油通过矿权流转这项改革举措,真正落实了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将对我国整个石油上游产业的发展以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